谒金门·花过雨
作者:李好古2 年代:宋代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译文
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风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
侯万户:万户侯。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 推荐作品:
- 礼记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传记
- 列女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三十六计
- 吴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老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郁离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