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南北朝
- 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