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兰
作者:曹组 年代:宋代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字元宠,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始登第,郊礼进《祥光赋》,诏给事殿中,为睿思殿应制。
登仕未久而卒。
有《箕颍集》二十卷,已佚。
事见《挥麈后录》卷二、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六五。
今录诗九首。
其与李质奉诏同作《艮岳百咏》因无法区分主名,今俱系李质名下。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易经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隋书
- 魏书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地理
- 华阳国志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李卫公问对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列子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曲
- 先秦
- 两汉
- 唐代
- 金朝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