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花似伊
作者:欧阳修 年代:宋代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译文
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作者未知)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花柳:花和柳。《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鸳鸯(yuān yāng):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几时:什么时候。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词人任夷陵县令。时年欧阳修30岁,在长江边送走心爱的人,两地分离,不知何时相见,看着江边的花儿和两岸鸳鸯成双地飞舞,被贬失意加上离别相思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是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仿佛是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垂”了。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推荐作品:
- 集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周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英雄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潜夫论
- 中论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园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