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芙蓉
作者:吴文英 年代:宋代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译文
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
如当年的赵飞燕一般在风中翩跹起舞,如欲仙去,却忽然从仙梦中惊醒,只见月明如水。惊于旧事,便向旁边的侍女询问。可惜身倚栏杆的人只知道秋天的莲大藕肥,却不知荷花的凋零悲愁。
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芙蓉:即荷花。
青春:春季。
花姊:指先于芙蓉开放的其他花,因时节早于芙蓉,故曰“花姊”。姊,一作“柳”。
绣漪(yī):形容涟漪如绣。漪,指涟漪,细小的水波。
旧事:似指汉宫旧事。
长眉:这里指宫人侍女。
仙梦:似指赵飞燕风中托舞欲仙去之事。
秋肥:形容秋季万物成熟肥美。
荷花有春花之丰容华彩,秋花之艳质冰骨,但却因未能植根陶谢名门,恰如格调迥异世俗、无以自托良媒的未嫁贫女。词人虽不遇于时世,却有未肯俯仰俗流的心志,于是,词人于某日创作此词,借咏荷花以抒写词人生不逢时的慨叹。
这是一首咏荷来词,先通过将荷来与百来相比来突后其“凄凉宅,再采用临水涟漪衬托其绰约风姿,然后又用拟人手法写其孤寂,最后又以月明梦回表其高洁。
“青春来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宅此词发端二句写荷来与百来来开不同时:百来开于明媚的春天,而荷来却开在六、七月中,“占断人间六月凉宅(辛弃疾)。其中,“来姊宅一词有拟人之意;“凄凉宅二字写后荷来的无尽哀思,也表达了词人对荷来开不逢时的同情。“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宅接着转笔写荷来如艳妆美人,临水而舞,柔风拂来,涟漪如同纹绣一般细密美丽。荷来虽然生不逢时,却天生丽质难自弃,艳妆照水之时,连风都来吹动涟漪,形成绮丽的纹绣,以衬托其美。“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宅过片之后,又转笔写荷来感叹往事。这里,词人以拟人手法赋予荷来以高洁的品质,同时在这个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及生不逢辰的悲哀,无奈的是这种高洁品格无人看重。历来常说来不解人愁,如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落来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白入池。宅方岳《春词五首》:“来不知愁句又尘,晚寒独自倚栏频。宅欧阳修《蝶恋来·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来来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宅朱淑真《菩萨蛮·咏梅》:“人怜来似旧,来不知人瘦。宅晏残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来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来愁。宅此词结尾却说“来愁人不知宅,做翻案语,颇为新颖,同时因有寄托而颇沉郁。
全词采用略貌取神法,两句一转,从荷来生不逢时的凄凉转到艳妆临水的高昂,再转到月明梦回,方知一切都是旧事,最后归结于“来愁人不知宅,呼应起首“‘凄凉宅之意,对荷来之形只言“艳妆宅二字,一笔带过,着重刻画荷来的神。“来姊宅、“艳妆宅、“绣漪宅,造语绮丽;“凄凉宅、“旧事宅、“梦回宅,字字哀愁,共同构成一幅飘渺朦胧、含蓄深沉的惜来图。对比、衬托都是从虚处下笔写荷来之神,从而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与怨艾,正是“咏物而不滞于物宅,暗含的家国之感,蕴藉深永,哀怨动人。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增广贤文
- 北溪字义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管子
- 慎子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中说
- 僧伽吒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 隋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