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竟恁地歌
作者:白玉蟾 年代:宋代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
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常相返离,结为一块太无边。
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
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
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
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
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史通
- 传习录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六韬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天工开物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三命通会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毛公案
- 心经
- 知言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幽梦影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魏晋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