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宋史 > 正文 >>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
  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幼年喜欢学习佛学,把佛教的理论解析归于儒家。后来向郭曩氏学习《易》学,从“见乃谓之象”一句入门。郭曩氏,世代家居南平,始祖在汉代时为严君平的老师,世传《易》学,大概是象数之学。谯定一天到达汴州,听说伊川程颐在洛阳讲道,穿着干净衣服前往拜见,弃其《易》学而学习程氏之学。于是得闻程学精义,造诣愈加深厚,盛大而迫归。其后程颐被贬谪涪州,确为谯定的家乡,北山有石崖,师友前往其间,涪州人为它取名为读易洞。

  ○徐中行 苏云卿 谯定 王忠民 刘勉之 胡宪 郭雍 刘愚 魏掞之安世通
  靖康初年,吕好问推荐谯定,钦宗召他为崇政殿说书,因议论不相合,辞谢不赴任。高宗即皇帝位,谯定还在汴州,右丞许翰又推荐他,诏令宗泽由津渡送他到行在。到达维扬,寓居旅舍,非常贫寒,皇帝所宠幸的一个宦官碰巧与他是邻居,赠给他食物不接受,给他衣物也不接受,留下金钱而离去,谯定把它纳于袖内还给了他,其自立的操行就像这样。皇帝打算任用他,适逢金兵来到,失去谯定所在的地方。谯定再返回蜀地,喜爱青城山大面的景胜,隐居在山中,蜀人指他所在的地方叫谯岩,敬爱谯定而不敢直呼其名,称他为谯夫子,有绘其肖像而祭祀的,久而不衰。谯定《易》学得之于程颐,传授给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就得到谯定的其他学问。谯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看见他的,世人传说他成了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努力学习,一天背诵几千句。过了二十岁,因乡举进入太学。当时蔡京专权,禁止不得挟带元..书籍,从此伊、洛之学不能传布。刘勉之求得伊、洛之书,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学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写而默默背诵。谯定到达京城,刘勉之听说他跟从程颐交游,精于《易》学,于是师事谯定。不久刘勉之厌恶科举业,告别诸生返归,见到刘安世、杨时,都去他们那里请教学业。等回到家里,就在县城近郊构屋为书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与胡宪、刘子翼互相往来,每天以讲论切磋学问为事。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瓘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绍兴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奏刘勉之的行义志业以闻,朝廷特召他前往宫廷。秦桧正主张和议,担心刘勉之见到皇帝后坚持主战主张,于是不予引见,只令在后省策试发给笔札而已。刘勉之知道与秦桧合不来,就谢病归家。闭门谢客十多年,求学的人连续不断,按照他们的才能品德,为他们讲说圣贤教学的门径以及圣贤以往言行的美德。刘勉之所居住的地方有白水河,人们称他叫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都对他尊敬仰慕愿意与他交往。后来秦桧日益专横,赵鼎被流窜而死,许多贤士大夫被禁锢,刘勉之最终不再出仕。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刘勉之丝毫不妄求取。妻子的娘家富有,没有子嗣,谋划把资产全部归于女儿,刘勉之不接受,把这些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命他们祭祀。他的朋友朱松去世,把后事嘱托给他,而且训诫儿子朱熹受学于他。刘勉之经营管理朱家,又像儿子侄子一样教导朱熹。朱熹得到道学,从刘勉之开始。绍兴十九年(1149),刘勉之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阳人。父亲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师礼相待程颐,撰写《易说》,别号兼山先生,自己有传。郭雍继承了父学,通晓时务,隐居峡州,在长扬山谷之间放纵不受拘束,别号白云先生。

  其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惰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乾道年中,因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抚使张孝祥向朝廷推荐,旌表召用不去,赐号冲晦处士。孝宗熟知郭雍贤能,每每对辅佐大臣称赞他,命令所在州郡每年季节时令致礼存问。后来改封颐正先生,命令监司派遣官员前去询问郭雍所想说的话,全部记录交进朝廷。这时,郭雍年纪有八十三岁了。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淳熙初年,求学的人辑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以及郭忠孝、郭雍共七家,为《大易粹言》传布于世。此书记述郭雍的学说说: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易》贯通天地人,包括万理。伏羲氏画八卦,得于上天而使天显明。文王的功德,得于人而使人显明。伏羲氏为上天画八卦,天,是君王的意志,所以至尊中正的五对人来说是君王。文王的功德为大地,地,是做臣民之道,所以具备中庸德行的二对人来说是臣民。以五、二上下二卦分别而言之就是这样。综合六爻来说,那么九三、九四卦都是人道,所以叫作中爻。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乾》卦,万物创始的伟大根元,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著,起初叫四德。后来又叫乾元,是开始通行无阻。只有像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著于正道,才会有利,君子只有安详地执著于正道,才会吉祥。因此四德作为乾、坤二义也是可以的。乾,是阳健的东西。坤,是阴柔的东西。按《乾》一卦来说,那么元与亨是阳健之类,利与贞是阴柔之类。这就像春夏秋冬虽然作为四季,按阴阳来看,那么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天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天的道理,是属阴与阳之类。地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地的是阴柔与阳刚之类。人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人的道理,是仁与义之类。

  帅、漕复命,浚拊几叹曰:"求之不早,实怀窃位之羞。"作箴以识之,曰:"云卿风节,高于傅霖。予期与之,共济当今。山潜水杳,邈不可寻。弗力弗早,予罪曷针。"
  又《坤》卦的六五,坤虽然是臣道,五其实是君王的位置,虽然用柔德,但不妨害其为君王,就像《乾》卦的九二,虽然具有君王的德行,但不妨害他为君王。所以乾有二君,德无两君;坤有两臣,德无二臣。六五爻以柔德居于尊位,是最屈己尊人的君王。江河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溪流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屈己尊人。屈己尊人本来是坤的德性。黄色,是中色,颜色中最完美的色;裳,是下衣,这是用最完美的德行而尊人屈己。

  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后学《易》于郭曩氏,自"见乃谓之象"一语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定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道于洛,洁衣往见,弃其学而学焉。遂得闻精义,造诣愈至,浩然而归。其后颐贬涪,实定之乡也,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
  郭雍的创新精到到这样的程度。淳熙十四年(1187),去世。

  靖康初,吕好问荐之,钦宗召为崇政殿说书,以论弗合,辞不就。高宗即位,定犹在汴,右丞许翰又荐之,诏宗泽津遣诣行在。至惟扬,寓邸舍,窭甚,一中贵人偶与邻,馈之食不受,与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归之,其自立之操类此。上将用之,会金兵至,失定所在。复归蜀,爱青城大面之胜,栖遁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谯岩。敬定而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有绘像祀之者,久而不衰。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则得定之余意者也。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见之者,世传其为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