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七十六
邵亢(从父必) 冯京 钱惟演(从弟易 易子彦远 明逸 诸孙景谌勰 即)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从小聪敏勤奋过人,十岁时就每天读书五千字。诗作风格豪放,乡村先生们见了都很惊奇他的不凡。两次在开封应试,应当算第一名,由于所写的赋没有押准韵,没有录取。范仲淹很推崇他的出众才华。当时没有功名而被宣召的有十四人,在崇政殿考试,只有邵亢达到了要求,被任命为建康军节度推官。有人说邵亢的答卷字数太少,不合规范,只因宰相张士逊与他有姻亲关系,他才参加了预选,于是取消了资格。然而张士逊的媳妇仅与邵亢同姓而已,并非一家。士逊不肯出面说话,邵亢也不自辩。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幼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伟之。再试开封,当第一,以赋失韵,弗取。范仲淹举亢茂才异等,时布衣被召者十四人,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除建康军节度推官。或言所对策字少,不应式,宰相张士逊与之姻家,故得预选,遂报罢。而士逊子实娶它邵,与亢同姓耳。士逊既不能与直,亢亦不自言。
西夏反叛,邵亢说:“打仗要选好将领。现在太平日久,不懂战争,当官的多是文弱书生,未必能应付变局。武人能独挡一面的,又年事已高,谁还能身先士卒?偶尔起用了一些老臣后代,他们怎懂攻守战略战术?况且将领与士卒平时没有建立什么关系,又没有武器上的优势。这说明,不必等到两军对阵,谁胜谁负,已很明了了。”因而献上《兵说》十篇。
赵元吴叛,亢言:"用兵在于择将,今天下久不知战,而所任多儒臣,未必能应变。武人得长一军,又已老,讵能身先矢石哉?间起故家恩幸子弟,彼安识攻守之计?况将与卒素不相附,又亡坚甲利兵之御。此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之机,固已形矣。"因献《兵说》十篇。
皇上在秘阁测试他后,授职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为知州,具体事务都交付邵亢办。民间赋税原先要运往陈、蔡,转运使想让老百姓折成钱后再交,而且想多征一些。邵亢说“:老百姓要将粮米送到异地交纳,所消耗的人力财力太多了。目前每年水灾旱灾,还要加征,这怎么可以呢?”转运使才放弃了企图。入朝任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张贵妃死,皇上命令修园陵,禁止京城一个月的娱乐活动,邵亢屡次上书反对,才停罢。升为集贤校理。仁宗未立太子,邵亢说“:国家的外患在边疆地区,但驾驭的方式很简单,不过是牵制而不绝交而已。内患则不然,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不可不早定。”被任命为提点开封县镇公事。当时法律,如有失火,一旦抓不到纵火犯则处罚主管官吏,有些老百姓往往自焚其家以陷害跟他有仇的官吏。邵亢请求修改法律,要求只要火灾没有祸及邻居的,即使没查出纵火犯,也可不追究主管官吏。又调任府推官,再改任度支判官。
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为守,一以事诿之。民税旧输陈、蔡,转运使又欲覆折缗钱,且多取之。亢言:"民之移输,劳费已甚。方仍岁水旱,又从而加取,无乃不可乎?"遂止。入为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立园陵,禁京城乐一月,亢累疏罢之。进集贤校理。仁宗继嗣未立,亢言:"国之外患在边圉,然御之之术,不过羁縻勿绝而已。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不可不蚤定也。"提点开封县镇公事。比有纵火者,一不获则主吏坐罪,民或自燔其居以中吏。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徙为府推官,改度支判官。
辽国派使者来祝贺乾元节,还未到,仁宗死。大臣们有些认为应通知使者返回,有些认为应等使者到京城后再告诉使者,请他回去。邵亢请求让使者将贺书送到仁宗的棺材前,使使者拜见新君主。大家听从了邵亢的建议。邵亢被选为颍王府翊善,加直史馆。在群玉殿与皇上答对时,英宗考他世事,并称赞说:“你真是国家的优异人才啊!”升任同修起居注。向英宗建议说:“您刚即位,想治好国家必先处理好家政,颍王可以结婚了,希望能采用古代婚礼成婚。公主下嫁,不应当比她的公公婆婆还尊贵。”英宗深以为是。有一天,英宗对颍王说:“你府上的翊善,端直朴厚,不久就要任谏官。”颍王转告了邵亢。于是邵亢任知制诰、知谏院。颍王的太子地位确定后,又担任右庶子。
契丹遣使贺乾元节,未至,仁宗崩。议者谓宜却,或欲俟其及国门而谕使之还,亢请令奉书至柩前,使见嗣君。从之。选为颍王府翊善,加直史馆。召对群玉殿,英宗访以世事,称之曰:"学士真国器也。"擢同修起居注。建言:"陛下初政,欲治国者先齐家,颍王且授室,愿采用古昏礼。公主下降,不宜厌舅姑之尊。"帝深纳之。他日,谕王曰:"以翊善端直朴厚,辍为谏官矣。"王出道帝语,遂以知制诰知谏院。东宫建,为右庶子。
神宗(即原先的颍王)即位后,改任龙图阁直学士。有人攻击他说“:英宗病重时,邵亢曾建议英宗死后由皇后垂帘听政。”御史吴申以此为据议论邵亢。神宗知道这是诬蔑,不予理睬。邵亢自己申辩说“:先帝重病时,群臣都无法进宫,我也没法当面向先帝建议什么。若有建议,只能是书面的。请在宫中找一下,如果找到了我的这种奏章,我愿被处死;不然,那诬谄我的人岂能逍遥法外?我希望能调查清楚。”皇上不愿扩大事态。当时待制以上是帅、守,每当调任他官,也能保留他的官、俸。邵亢请求对于任帅、守等官未满两年的不得推恩于子弟。王陶弹劾韩琦,吴奎为韩琦辩护。邵亢指斥吴奎言语颠三倒四,有失大臣风度。大概邵亢想把韩琦一并扳倒。韩琦、吴奎竟然同一天被调离。
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有谮之者曰:"先帝大渐时,亢尝建垂帘之议。"御史吴申即论之。帝知其妄,置不问。亢自诉曰:"方先帝不豫,群臣莫得进见,臣无由面陈,必有章奏。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不然,则谗臣者,岂宜但已,愿下狱考实。"帝不许。时待制以上为帅、守,每他徙必迁职秩,亢请未满两岁者勿推恩。王陶劾韩琦,吴奎与之辨。亢诋奎所言颠倒,失大臣体,盖欲亻并撼琦。琦与奎竟同日去。
升为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邵亢处事作风严谨,吏员送来的案牍,都反复研究,别人认为罗嗦,他说“:须臾之间就要判断出诉讼各方的是非曲直,理应认真。刚开始是很烦,如判断不错,以后就省事了。”登录乡里间的不良青少年和开除的官吏,一旦他们有什么不良举动,就驱逐出去,京城脚下的争斗为之消失。拜为枢密副使。
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亢遇事敏密,吏操辞牍至前,皆反覆阅之。人或以为劳,亢曰:"决是非于须臾,正当尔。初虽烦,后乃省也。"籍里闾恶少年与吏之废停者,一有所犯,皆迁处之,畿下斗讼为之衰止。拜枢密副使。
西夏诱杀知保定军杨定,朝廷策划讨伐西夏。邵亢说:“国库空虚,民力凋敝,不能用兵,只应责以大义,等他们不听责劝后再出兵,就师出有名了。”因而逐条陈述理由。皇上批示说“:国家的财力是大事。兵马一动,就有可能失败,人心一动摇,就会威胁国家的安全。现在我们先动手,就首先破坏了和约,辽国听说后,就会自然地与西夏一起合击我们,这是我最担忧的。应当采纳你的意见。”不久,西夏君主谅祚死,西夏人抓了杀杨定的凶手前来求和。有人建议趁机攻占西夏的塞门,邵亢认为趁人之危不义,于是没有进攻西夏。
夏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曰:"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矣。"因条上其事。诏报之曰:"中国民力,大事也。兵兴之后,不无倍率,人心一摇,安危所系。今动自我始,先违信誓,契丹闻之,将不期而自合,兹朕所深忧者。当悉如卿计。"未几,夏主谅祚死,国人执杀定者来请和。或欲乘此更取塞门地,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乃止。
邵亢在枢密干了一年多,对朝政没有提出什么好的建议,皇帝有些讨厌他,曾对谏官孙觉说,想用陈升之替代邵亢,派邵亢充任长安守。孙觉立即弹劾邵亢,推荐陈升之。皇上恼怒孙觉曲意逢迎,罢免了他。邵亢也借口生病辞职,以资政殿学士身份任越州知州。历任郑、郓、亳三州知州。死时六十一岁。追封为吏部尚书,在其家乡赐给他房宅。谥号“安简”。
亢在枢密逾年,无大补益,帝颇厌之,尝与谏官孙觉言,欲以陈升之代亢,而使守长安。觉遽劾亢荐升之,帝怒其希指,黜觉,亢亦引疾辞,以资政殿学士知越州。历郑、郓、亳三州。薨,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即其乡赐以居宅,谥曰安简。从父必。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亻叔的儿子。小的时候充任牙门将,随钱亻叔归顺宋朝,任右屯卫将军。曾任右神武军将军。博学多才,善写文章,应试学士院时,在手板笏上写文章挥笔而成,真宗认为他很不错。改任太仆少卿,献上《咸平圣政录》一书。被任命为直秘阁,参与修撰《册府元龟》,同杨亿一起分别写序。任尚书司封郎中、知制诰,又迁任给事中、知审官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任翰林学士,因犯营私罪而被撤职。不久又转任尚书工部侍郎,再为学士、会灵观副使。又因贡举失实,降职为给事中。恢复其工部侍郎之职,升任枢密副使、会灵观使兼太子宾客,又管领祥源观。经多次升任至工部尚书。
必字不疑。举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石经,必善篆隶,召充直讲。选为《唐书》编修官。必以史出众手,非古人撰述之体,辞不就。进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天子且亲祠,执事者习礼坛下。必言:"《周官·大宗伯》:'凡王之祷祠,肄仪为位。'郑康成释云:'若今肄司徒府。'古礼如此。今即祠所习之,为不敬。"乃徙于尚书省。张贵妃受册,礼官议命妇入贺仪未决,或曰:"妃为修媛时,命妇已不敢亢礼,况今日乎?"必曰:"宫省事秘不可知。既下有司议,惟有外一品南省上事百官班见之仪,然礼无不答。"众议乃定。
仁宗即位后,钱惟演进入兵部。王曾任宰相,因为钱惟演的官位曾经高于他,于是任钱惟演为枢密使。在过去,任枢密使必加封检校官,钱惟演只以尚书身份任枢密使,这是有关人员的疏忽所致。当初,钱惟演看到丁谓权势大,就投靠他,结为姻亲。丁谓排挤走寇准,钱惟演是出了力的。等到排列历任枢密时,单单不列寇准,称寇准为“逆准”,削去不予记录。丁谓罪行暴露后,钱惟演害怕被牵连,于是排挤丁谓以求解脱。
出知常州,召为开封府推官。坐在常州日杖人至死,责监邵武税,然杖者实不死。久之,知高邮军,提点淮南刑狱,为京西转运使。必居官震厉风采,始至郡,惟一赴宴集;行部,但一受酒食之馈。以为数会聚则人情狎,多受馈则不能行事,非使者体也。入修起居注、知制诰。
宰相冯拯讨厌他的人品,因而向皇上建议说:“惟演将妹妹嫁给了刘美,那么他就是太后的亲家,因此不能够参与朝政机要,请调走他。”于是调任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日又改任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过了一年,请求回京,被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许州通判。他没有立即赴任,希望再次被起用,侍御史鞠咏弹劾他,他才急急忙忙去赴任。天圣七年(1029),改任武胜军节度使。次年前来朝觐时,上书说,皇室先人坟墓在洛阳,希望能去守护。于是任为河南府通判,又改任泰宁军节度使。
雄州种木道上,契丹遣人夜伐去,又数渔界河中。事闻,命必往使,必以理折契丹,屈之。还,知谏院。编《仁宗御集》成,迁宝文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加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卒于道,年六十四。遣中使护其丧归。
钱惟演很想当大官,但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皇上举行籍田礼,求一名侍祠,因而留用他为景灵宫使。刘太后死,诏令他回河南。钱惟演自己觉得不安,请求以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并配真宗庙室,以讨好仁宗。钱惟演曾同刘美结亲,又为他的儿子钱暧娶了郭皇后的妹妹,到这时,又想与庄懿太后的族人通婚。御史中丞范讽弹劾他擅自议论宗庙配享制度,而且又同皇后家通婚姻。被撤平章事,任为崇信军节度使,返回河南。不久,死,特追赠为侍中。太常张瑰根据《谥法》“敏而好学称为文,贪而被撤职称为墨”这一条,请求赠给钱惟演谥号“文墨”。钱氏家属上诉,诏令章得象等人重新议定,因为钱惟演没有贪污等劣迹,而且晚年忠于职守,有悔过自新、谨慎从事之意,根据《谥法》“追悔前过曰思”这一条,改谥思。庆历年间,刘、李两太后才一起配享真宗,钱惟演之子钱暧提出这是他父亲先前提的建议,于是改谥号曰“文僖”。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殽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亻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钱惟演出身贵族,文笔清新优美,才名与杨亿、刘筠在伯仲之间。于书无所不读,家中藏书与国家图书馆相等,特别喜欢鼓励、提拔后进。开始,真宗的谥号是“文”,惟演说,真宗亲自带兵到澶渊抵抗契丹,迫使辽军求和,应该兼谥“武”。仁宗令大臣们讨论,于是加谥“武定”。著有《典懿集》三十卷,及《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钱惟演曾对人说:“我平生的遗憾,就是未曾在黄纸案卷上划押。”就是说没能当过中书。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请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征官,以断夏人右臂。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亻宗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亻宗的弟弟钱亻叔。钱亻叔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即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众的利益,诗写得非常漂亮,又擅长于草书、隶书,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攽、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顷之,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文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他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岂不是尧的仁厚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有劓、蒼、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寿州巡检使将犯人碎尸于牢房中,旁边还住着盗贼。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帮助统治,望陛下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始,京乡居,受恩通判南宫成,迨贵,以郊恩官其子。尝过外兄朱适,出侍妾,询知为同年进士妻,亟请而嫁之。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景德年间,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献上《殊祥录》,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献上《宋雅》一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他上书说“:官府的财政收入都登记在册,三司进行核对,有些数目太细太小,几年后还无法核实完上报,白白增加地方政府的烦恼。从今以后,官府收支一百文钱、一斗谷、二尺帛以下的,只要不是假的就不必一一登录了。”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披。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俶之子也,少补牙门将,从俶归朝,为右屯卫将军。历右神武军将军。博学能文辞,召试学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称善。改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真秘阁,预修《《册府元龟》,诏与杨亿分为之序。除尚书司封郎中、知制诰,再迁给事中、知审官院。大中祥符八年,为翰林学士,坐私谒事罢之。寻迁尚书工部侍郎,再为学土、会灵观副使。又坐贡举失实,降给事中。复工部侍郎,擢枢密副使、会灵观使兼太子宾客,更领祥源观。累迁工部尚书。
钱易聪明过人,几千字的文章提笔就成,又擅长于写几尺大的行草书,爱读佛家著作,曾校勘过《道藏经》,著有《杀生戒》,有《金闺》、《瀛州》、《西垣制集》一百五十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一百三十卷。其子彦远、明逸,都相继应试贤良方正科合格而任官。自宋朝开国以来,父子兄弟都科举登第的,就只有钱氏一家了。
仁宗即位,进兵部。王曾为相,以惟演尝位曾上,因拜枢密使。故事,枢密使必加检校官,惟演止以尚书充使,有司之失也。初,惟演见丁谓权盛,附之,与为婚。谓逐寇准,惟演与有力焉。及序枢密题名,独刊去准,名曰"逆准",削而不书。谓祸既萌,惟演虑并得罪,遂挤谓以自解。宰相冯拯恶其为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家,不可与机政,请出之。"乃罢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日改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逾年,请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未即行,冀复用,侍御史鞠咏奏劾之,惟演乃亟去。天圣七年,改武胜军节度使。明年来朝,上言先垅在洛阳,愿守宫钥。即以判河南府,再改泰宁军节度使。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左传
- 孟子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金史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唐才子传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公孙龙子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薛刚反唐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阴符经
- 列子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两汉
- 唐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