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回 骆悦杀贼史思明
骆悦杀贼史思明
安庆恩见折了尹子奇,大惊,心生一计,乃唤杨潮宗行诈降之计,内应外合,必擒李、郭矣。潮宗领计,带亲随贼兵数千人,迤逦到唐寨。先使人报知,郭子仪笑曰:“彼来诈降,吾必将计就计问之。”遂唤潮宗人,问其降故,潮宗答曰:“吾主安庆恩醉酒杀人,又赏罚不明,将士怨叛,诚恐祸及,故来投降,别无异心。”子仪曰:“汝等别无异心,汝就在此候用。”却叫李谡管待使人,大吹大擂,饮酒尽醉。酒中皆下药,醉倒浑如泥人。其有醒者,但指口而笑。庆恩知是中计,急求救应,领诸将并一万人却待出寨,只见四面喊声大起,火光冲天,贼兵各自逃窜。只见回鹘托天王挡住去路,庆恩奔往左寨而走,火光齐起,撞着雷清杀将回来。再奔右寨,撞着李勃夹杀一阵,四下无路,庆恩弃军土匹马望平水而逃。见水上有舡,贼慌唤近岸,人马下船,一声号起,一齐拿住,却是李光弼遣将扮作胡兵在此等候,擒了庆恩来到寨。子仪交尽招安贼兵,不许杀戮,降者无数。救灭余火,李光弼擒安庆恩至,托天王擒扬潮宗至,其余令狐潮、牛延蚧等皆被擒。子仪笑曰:“汝等诈降,如何瞒得我过。被吾以计擒之,今番有何理说?”庆恩曰:“图王霸业,自古皆然,作事不成,惟求一死而已。”子仪欲令众将降唐,表奏为用。李光弼曰:“不可。此等彼虽人面,心如野兽,难以德怀,留之必为后害。”子仪低首而言曰:“斯言是也。”即命推出庆恩、杨潮宗、令狐潮等尽皆斩之。子仪安民已了,与李光弼移兵自河阳一路而来迎敌。却说安庆绪自起兵以来,与史思明每不相合。思明骁勇强盛,庆绪谋欲图之,犹豫不决。早有人报知思明,思明惊惧,遂举所部十三州前来降唐。肃宗欲任之,张镐进曰:“不可。思明为人凶险,因乱窃位,力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禽兽之辈,反复无定。愿勿假以威权。”帝意遂止。至是复领人马思归,与庆绪并不相闻,但自在军中操兵练将。庆绪探听知之大惊,不知所为,乃上表称臣于思明,领三百骑敬诣思明营中,皆被思明杀之,庆绪先有州县,及所领人马皆归于思明。思明势大,遂自称大燕皇帝。却说史思明领兵二万进攻河阳,正与李光弼相遇,各自安营下寨。思明计有良马一千余匹,每日出于河渚浴之,循环不休,以示多盛。光弼意欲取之,与诸将定计,命索军中牝马得五百匹,系于城内。其马互相咆哮嘶鸣,候思明马至水边,使军士尽驱出之。闻马嘶不已,思明之马悉浮渡过河来,皆被唐兵一齐驱之入城。思明大怒,乃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听知,遂移军于野水渡,令诸将致死击之。贼众大败,思明星夜逃去。行了二日,为其部将骆悦谋缢杀之。其子史朝义将轻骑数百走至莫州,副元帅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砀追及围之。朝义累累出战皆败,乃选精骑五十自北门犯围而出。李怀仙遣兵又追及之,朝义兵势穷蹙,乃自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级以献。安庆绪与贼众皆被杀,余党悉平。仆固怀恩与诸军皆还。帝接风大喜,重加赏罚。丽泉有诗云:三箭定天山,功成奏凯还。
抚馁新境土,只在霎时间。
自收复群寇之后,朝廷无事,称贺升平。
却说帝自蜀归长安,常欲居兴庆宫,又多御长庆楼。长安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声呼万岁。行军司马辅国进谗于肃宗曰:“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今陈玄礼、高力士共谋,欲不利于陛下;且兴庆宫与闾辟相参,垣墙浅露,非至尊所宜居。大内深严,奉迎居之,与彼何异;又得杜绝小人荧惑圣听。”帝泣而不应。是时上元元年秋七月,适值萧宗不豫,辅国遂自矫称帝语,迎上皇往西内居甘露殿,所留侍卫之兵惟老弱者数十人。遂将高力士流于巫州,陈玄礼勒令致仕。上皇不悦,乃不茹荤,辟毂不食,构成一疾。帝初然犹往问安,因是帝亦有疾,但遣人以代问安。其后帝知是辅国背地行事,恶欲诛之,畏其握兵权重,竟犹豫不能决。是月中旬甲寅,上皇遂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岁。是时帝已沾疾,未得平复,又值上皇之丧,跸踊哭泣,哀毁逾礼,因是其疾转加沉重。群臣奏请帝别殿养病,设醮祈祷,帝叹曰:“死生有命,何以祷为。”遂不肯设醮。次日,觉气上冲,目不睹物。帝唤大将军郭子仪、李光弼二人。近卧损前嘱咐后事。帝曰:“朕今病势沉困,料已难逃,今以大事嘱汝二人:太子笃厚恭谨,可任大事,汝等宜辅佐之,各怀忠义之心,以图悠久之计,勿少忘笃。”言讫,长叹一声,泪如雨下而崩。年五十二岁,宝应元年九月下旬也。史官有诗云:唐室倾危数未终,明皇何事奔西东。
肃宗称号贤明主,恢复神京万载功。
史官评玄宗云:玄宗开元之初,厉精政事,几致太平,可谓盛矣。天宝以后,奸臣执权,艳妃乱政,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玄宗之谓也。肃宗既崩,百官发丧殡碱,停柩于偏殿。太子、百官挂孝痛哭,哀声震地。忽一人挺身出曰:“请太子息哀,百官暂止,何不商议大事?”众视之,乃李辅国也。当时厉声曰:“圣上曼驾,天下振动,嗣君早即大位,以镇万国,何哭泣邪!”于是太子即日登位,称号代宗皇帝,受大小官员拜舞起居,改宝应元年为广德元年。加封程元振、鱼朝恩二人同平章事,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元帅,其余文武官员尽皆升用。葬玄宗于泰陵,葬萧宗于建陵。却说细作飞报入北方,近臣奏知吐蕃可汗,闻知大喜曰:“明皇父子已亡,吾无忧矣。何不因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其臣韩爽谏曰:“明皇、肃宗虽亡,必托孤于郭子仪矣。文官武将,谋略极周,必倾心竭力以扶幼主代宗也。不可伐之。”忽一人于班部中走出大笑曰:“听闻郭子仪闲居已久,不因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乃吐蓄谋士,复姓耶律,名益,字仲材,现为校尉。可汗大喜,遂问耶律益曰:“吾欲入中国,当用何策?”益曰:“若只起吐蕃之兵,急难取胜,须用内外攻击,令唐兵首尾不能救应,虽有神机妙策,亦不能施展矣。欲成大事,必须要起三路之兵,可成大事。”可汗问曰:“何为三路?”益答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命往契丹,见国王韩呼卢,献送金帛,以赂其心,令起契丹番兵五万,早取武邑,此第一路也。可又修书赍赏赐直入吐谷浑党项,许以割地为邻,令起兵五万攻安平,此第二路也。然后命萧粘罕亲提大军十万,径出并州取太原,此第三路也。起此三路大军共计二十万,分三路而入,郭子仪有诸葛孔明之才,何能当之。”可汗闻之大喜,乃使遣使二员,选能言快语之人前去约同起二道军马,然后命萧粘罕为大元帅,总领提调各将,起兵十万取并州。未知胜负如何。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传记
- 蛮书
- 政书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农桑辑要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扁鹊心书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诗词
- 唐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