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海鲜单
古人珍并无海鲜之说,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从众。作《海鲜单》。
燕窝
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丝、鸡丝杂之,是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且徒务其名,往往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客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真乞儿卖富,反露贫相。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余到粤东,阳明府冬瓜燕窝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或打作团,或敲成面,俱属穿凿。
海参三法
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须检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请客,则先一日要煨,海参才烂。尝见钱观察家,夏日用芥未、鸡汁拌冷海参丝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笋丁、香蕈丁入鸡汤煨作羹。蒋侍郎家用豆腐皮、鸡腿、蘑菇煨海参亦佳。
鱼翅二法
鱼翅难烂,须煮两日,才能摧刚为柔。用有二法:一用好火腿、好鸡汤,如鲜笋、冰糖钱许煨烂,此一法也;一纯用鸡汤串细萝卜丝,拆碎鳞翅搀和其中,飘浮碗面。令食者不能辨其为萝卜丝、为鱼翅,此又一法也。用火腿者,汤宜少;用萝卜丝者,汤宜多。总以融洽柔腻为佳,若海参触鼻,鱼翅跳盘,便成笑话。吴道士家做鱼翅,不用下鳞,单用上半原根,亦有风味。萝卜丝须出水二次,其臭才去。尝在郭耕礼家吃鱼翅炒菜,妙绝!未传其方法。
鳆鱼
鳆鱼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人鸡汤豆腐中。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浇之。庄大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但其性坚,终不能齿决。火偎三日。才拆得碎。
淡菜
淡菜煨肉加汤,颇鲜,取肉去心,酒炒亦可。
海蝘
海蝘,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作小菜亦可。
乌鱼蛋
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爆烂。龚云若司马家制之最精。
江瑶柱
江瑶柱出宁波,治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蛎黄
蛎黄生石子上。壳与石子胶粘不分。剥肉作羹,与蚶、蛤相似。一名鬼眼,乐清、奉化两县上产,别地所无。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三国志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濒湖脉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梦溪笔谈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诗词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