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王部·卷十九
○魏烈祖明皇帝
《魏志》曰: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今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於庙门之外。青龙见郏之靡陂井中。丁酉,幸陂观龙,於是改元为青龙,靡陂为龙陂。二年三月,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使持节典护丧。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逊、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秋七月,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必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八月,大耀兵,飨六军,遣使者持节犒劳合肥、寿春诸军。行还许昌宫。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景初元年,泰山茬县言黄龙见。(茬,仕俚反。)於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定历改元为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旗,朝会建太白之旗。改太和历为景初历。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於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二年十二月,帝寝疾不豫。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吾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矣!"宣王顿首流涕。即日,帝崩於嘉福殿,年三十六。葬高平陵。
《魏书》曰: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心於法理。容止可观,望之俨恪。即位之后,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卒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意无厌倦。
又曰:青龙三年,起太极诸殿,筑总章观,高十馀丈,建翔凤於其上,又於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於列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第序处其中,贵人夫人已上,转南附焉,其秩名拟百官之数。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附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分当画可。自贵人已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通引縠水过九龙前,玉井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出。使博士马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筑阊阖诸门外罘罳。太子舍人张茂以吴、蜀数动,诸将出征,而帝盛兴宫室,留意於玩饰,赐与无度,帑藏空竭,乃上书谏之。
《魏氏春秋》曰: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委地,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摧戮也。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魏略》曰:明帝欲平北邙,令登台见孟津,辛毗谏曰:"若九河溢涌,洪水为害,丘陵皆夷,何以御之?"帝乃止。
《魏末传》曰:初,帝为平原王,母甄后妒,文帝杀之,故不立为太子。尝从文帝猎,见鹿子母,文帝射杀鹿母,诏明帝射鹿子,明帝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建树之意定矣。
○废帝齐王芳
《魏志》曰: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也。)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明帝病甚,乃立为皇太子。是月,即皇帝位。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僚。帝加元服,赐群臣各有差。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太后今曰:"皇帝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延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傲滋甚,不可以承天叙,奉宗庙。遣芳归藩於齐,以避皇帝。"是日迁居别宫,时年二十三。使者持节送卫,营齐王宫於河内之重门,制度皆如藩国之礼。
《魏略》曰:景王将废帝,遣郭芝入白太后,后与帝对坐。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在外以备非常,但当从旨,将复何言!"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芝曰:"何可见耶?但当速取玺绶。"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玺绶著坐侧。芝出报景王,景王甚欢。又遣使者授齐王印绶,当出就西宫。帝受命,遂载王车,与太后别,垂涕,始从太极殿南出,群臣送者数十人,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馀多流涕。王出后,景王又使使者请玺绶。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帝当绝嗣乎?吾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於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景王乃更召群臣,以皇太后令示之,乃定迎高贵乡公。是时,太常已发二日,待玺绶於温。事定,又请玺绶。太后令曰:"我见高贵乡公小时,识之,明日我自欲以玺绶手授之。"
《魏世谱》曰:晋受禅,封齐王为邵陵公,年四十三,太始十年薨,谥曰:"厉公"。
○废帝高贵乡公
《魏志》曰: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也。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少好学,夙成。齐王废,公卿议立公。十月,公至於玄武馆,群臣奏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驾迎,公不听。丙寅,公入於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傧者请曰:"仪不拜"。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於太后。是日即皇帝位,百僚陪位者欣欣焉。甘露元年夏四月,帝幸太学,问诸儒曰:"圣人幽赞神明,仰观俯察,始作八卦,后圣重之为六十四,立爻以极数,凡斯大义,罔有不备,而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曰《周易》,《易》之书,其故何也?"《易》博士淳于俊对曰:"庖牺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由其事。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纳云气连天地也;《归藏》者,万事莫不归藏於其中也。"帝又曰:"若使庖牺因燧皇而作《易》,孔子何以不云燧人氏没庖牺氏作乎?"俊不能答。讲《易》毕,复命讲《尚书》。帝问曰:"郑玄云稽古同天,言尧同於天也。王肃云尧顺考古道而行之。二义不同。何者为是?"博士庾峻对曰:"先儒所执,各有乖异,臣不足以定之。然《洪范》称三人占,从二人之言。贾、马及肃皆以为顺考古道。以《洪范》言之,肃义为正。"帝曰:"仲尼言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尧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耶?"峻对曰:"臣奉遵师说,未喻大义,至於文质折中,裁之圣思。"复命讲《礼记》。帝问曰:"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为治何由而教化各异,皆修何政而能致於立德,施而不报乎?"博士马照对曰:"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其次施报,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也。"帝曰:"二者教化薄厚不同,将主有优劣耶?时使之然乎?"照对曰:"诚由时有朴文,故化有薄厚也。"辛未,帝幸辟雍,会命群臣赋诗。侍中和逌、(音由。)尚书陈赛等作诗赋稽留,有司奏免官,诏曰:"吾以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而乃尔纷纭,良用反侧。其原逌等。主者宣敕,自尔已后,群臣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称朕意焉。"
《魏氏春秋》曰: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罢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锺会对曰:"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甘露元年二月,帝宴群臣於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锺毓、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顗有立,因问顗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殆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汉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宇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优?"顗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援,德应期运,然后能受命创业,至於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与之与复,固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汉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校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尔。少康生於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山势,仗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
《汉晋阳秋》曰: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耶!祸殆不测,宜见重详。"帝乃出怀中板令投地,曰:"行决矣。正使死,何所恨?况不必死耶!"於是入白太后,沉、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伷(音胄)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挥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闻,大惊,自投於地曰:"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葬高贵乡公於洛阳西北三十里屈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帝王世纪》曰:高贵乡公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害。年二十,以公礼葬之。
○陈留王
《魏志》曰: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字之子也。甘露三年,封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卒,公卿议迎立公。六月,入於洛阳,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景元四年,诏伐蜀,命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趋甘松、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趋武都、高楼,首尾踧讨。若擒姜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锺会由骆谷伐蜀,所至辄克。十一月,蜀主刘禅降,巴蜀皆平。咸熙二年,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八月,相国晋王薨,太子炎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十二月,禅位於晋,改次於金墉城,而终馆於邺,时年二十,在位六年。
《帝王世纪》曰:陈留王即位,禅晋,封陈留王,就国治邺,奉魏宗祀。
《魏世谱》曰:晋封帝为陈留王。年二十八,太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
《魏志评》曰: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举。后代世位,立子以嫡;若胤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於曹爽诛夷,齐王替位。高贵公才惠夙成,好问尚辞,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肆忿,自陷大祸。陈留王恭已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於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古画品录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前汉演义
- 刘公案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郁离子
- 词源
- 词曲
- 先秦
- 南北朝
- 唐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