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版
《唐才子传》写成于元大德八年。写成后在元代即已刊行。
杨士奇《书后》称其所见云:十卷,总三百九十七人。虽较辛氏《引》中所称人数少一人,但相信此书在明初尚有足本流传,杨氏或少计一人也有可能。明永乐年间编修《永乐大典》,将本书收入《传》字韵内,但此部分《永乐大典》今亦佚。
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传》字一韵适佚,世间遂无传本。《四库全书总目》称:幸其各韵之内,尚杂引其文。今随条摭拾,裒辑编次,共得二百四十三人,又附传者四十四人,共二百八十七人。谨依次订正,釐为八卷。因此《四库全书》所收的《唐才子传》只是一个辑佚本,条目既已残缺,编次又迥异原刊,惟辑佚者据两《唐书》等史籍对传文作了一些订补,读起来显得文从字顺,对校勘者尚有参考价值。
所幸元刊十卷足本很早就已传入日本,得以完整保存。日本人先后据以刊刻了几种版本,主要有十四世纪后期刊行的五山本,正保四年刊行的正保本,享和二年天藻山人据五山本以活字重印后收入《佚存丛书》的佚存本。清代嘉庆年间,佚存本回流中土,国内学人以《四库全书》八卷本与之对校,又先后刊刻了几种版本。其中嘉庆十年陆芝荣三间草堂刊本、道光二十二年钱熙祚刊《指海》本校勘较精,颇具价值。
清代光绪年间,宜都杨守敬从日本访得一个元刊十卷足本,乃是现存各种十卷本的祖本,最具原始面貌。遵义黎庶昌以珂罗版将其影印,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好版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对《唐才子传》的笺注整理工作陆续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校注本如周本淳的《唐才子传校正》、舒宝璋校注的《唐才子传》、孙映逵的《唐才子传校注》、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等。其中周、孙二本各具特色,皆足称道;而傅本乃汇集了国内有关专家对唐代诗人的研究成果,探索《唐才子传》的材料出处,纠正其史实错误,补考原书未备的重要事迹,广搜博讨,抉微探幽,是目前有唐一代诗人事迹的材料库。
以上各重史实和材料,而对词语的注释尚嫌简略,语言不够通俗,不便广大读者阅读。1994年出版,由李立朴校注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本是一个比较适合普通读者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