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是诗国的巅峰时期。
有唐一代,诗坛英杰辈出,群星璀璨,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以今天所见的材料而言,清代康熙御定《全唐诗》共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日本学者编《全唐诗逸》三卷,又得诗人一百二十八人;近出《全唐诗补编》,又得一千五百人左右。千载之下,尚有如此众多的诗人有作品传世,可见当时诗人阵容之盛大。
然而,唐、五代诸史中诗人入传者很少,传记也十分简略。名重诗坛者如岑参、李颀、韦应物、刘长卿、王建、许浑、皮日休等均无传。大量诗人的生平资料,散见于唐宋人的诗文集、笔记小说、诗话、书目提要等文献中。南宋计有功编辑《唐诗记事》,以广博的见闻辑录了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大量史料,但其重在录诗,故《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归属集部的诗文评类,不入史部。在辛文房以前,没有一部唐代诗人的传记专书。
至元代,辛文房对上述唐宋以来的大量史料广为搜罗,排比考订,并触事兴怀,间出精采评论,精心结撰成《唐才子传》十卷。此书不仅将隋大业初年至五代末年约三百五十年间近四百位诗人的神采风貌蚀刻其中,使许多史传无名的诗人事迹不致湮灭,而且保存了大量诗歌评论资料。清人伍崇曜称:其书评骘精审,似钟嵘《诗品》;标举新异,似刘义庆《世说》;而叙次古雅,则又与皇甫谧《高士传》相同。颇得此书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