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江叟
开成中,有江叟者,多读道书,广寻方术。善吹笛,往来多在永乐县灵仙阁。时沉饮酒,适阌乡,至盘豆馆东宫道大槐树下醉寝。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望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们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毕卓耳。”
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馆中二郎来省大兄。”
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
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
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
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入空心。膏流节断,而方知退,大是无氏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得存重重碎锟,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入爨,为煨烬耳。”
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办此事邪?”
槐曰:“老兄不足与语。”
告别而亡。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
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
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
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之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
叟感谢之。明日,遂入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
叟不敢隐,具陈:“荆山馆之树神言也。”
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技。”
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
遂谓叟曰:“子有何能。一一陈之。”
叟曰:“好道,癖于吹笛。”
仙师因令取笛而吹之,一气清逸,五音激越,驱泉迸山,引雁行低,槁叶辞林,轻云出岫。仙师叹曰:“子之艺至矣,但所吹青,枯竹笛耳,吾今赠子玉笛,乃荆山之尤者,但如常笛吹之,三年,当召洞中龙矣,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盖相感使其然也。小龙必持化水丹而赎其珠也,子得,当吞之,便为水仙,亦不减万岁,无烦吾之药也,盖子有琴高之相耳。”
仙师遂出玉笛与之。叟曰:“玉笛与竹笛何异?”
师曰:“竹者,青也,与龙色相类,能肖之吟,尤不为怪也。玉者,白也,与龙相克,忽听其吟,龙怪也,所以来观之,感召之有能变耳,义出于玄。”
叟受教,乃去。
后三年,方得其音律。后因之岳阳,刺史李虞馆之。时大旱,叟因出笛,夜于圣善寺:经楼上吹;果洞庭之渚龙飞出,而降云绕其楼者不一。遂有老龙。果衔珠赠叟。叟得之,依其言而熬之二昼,果有尤化为人,持一小药台,有化水丹,匍匐请赎其珠;叟乃持合而与之珠。饵其药,遂变童颜,入水不濡。凡天下洞穴,无不历览。后居于衡阳,容发如旧耳。
- 推荐作品:
- 史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素书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肘后备急方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鬼谷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风俗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东周列国志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