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唐传奇 > 正文 >>

发展历程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于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代传奇的繁荣,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佛经故事或其他故事,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从民间到上层,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郭湜《高力士外传》记载,唐玄宗晚年生活寂寞,高力士经常让他听转变说话即说变文和小说以解闷取乐。王建《观蛮妓》、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都说到了女妓演唱王昭君的故事。《目连救母变文》的故事则为白居易、张祜所熟悉和引用。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记他于太和年间观杂戏,中有市人小说,讲名医扁鹊的故事。所谓市人小说,即指街坊艺人讲说的故事。当时文人聚会时,也有以说话消遣的。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题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讲的就是白行简《李娃传》所记的故事,历四个时辰,即今八个小时尚未讲完,可见叙述非常细致。在某些唐传奇篇末,,往往述及本文的写作是由于朋友间的说话,如昼宴夜话、宵话征异、话及此事、因话奇事等。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当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唐代士人行卷,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这种行卷、,温卷风尚有关。但赵彦卫的说法,在唐宋文献资料中缺乏有力佐证,因而有的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

魏晋南北朝作者把小说作为记录异闻奇事的野史一类看待,略叙梗概,不讲究语言的藻饰。《文心雕龙》详述各种文体,下及谐辞隐语,于小说一类却只字不提。说明在当时区分文笔,注意藻绘的风气中,志怪记人之类的小说,因缺乏文采而不为论者所重视。唐传奇情况则大不相同。鲁迅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这就指出了唐传奇作者是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继南北朝之后,佛道两教在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两教的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它们对一部分唐传奇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同时也给它们羼入了大量宗教迷信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