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篇
作者:张华 年代:魏晋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译文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注释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虚冲:守于虚无。
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这是一首乐府诗,题旨大概是由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来的,那首诗道:“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这首诗在他的《咏怀》中可谓别调,写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现的功业心主要是从“效命”、“气节”着眼的,而张华此篇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这些认识出发,显得比较深切,更能予人们以激励。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诗,显得简约朴素,而张华此篇则较铺张,也比较重修辞,“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全是对偶,这不仅显出乐府体与古诗的差别,也显出西晋之后的诗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 推荐作品:
- 集
- 周礼
- 尔雅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晋书
- 隋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医家
- 针灸大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说唐全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别集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先秦
- 五代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