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证
第一,《尉缭子》成书于什么年代?
关于《尉缭子》的成书年代,《汉书·艺文志》已注明六国时。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一批竹简中,发现若干《尉缭子》残简。经整理后,其内容与今本大体相符,银雀山汉墓已被断定为西汉武帝初年墓葬,其随葬竹简的书写时间当然还要早些。从其书写中不避讳汉初几个皇帝的名字如邦、恒、启、彻等来看,竹简书写时间应在汉以前。而竹简书写时间又必定在该书已经广为流传之后,那么,成书年代自然还应更早。所以《汉书·艺文志》注明六国时是可信的。
第二,《尉缭子》的作者尉缭是梁惠王时的还是秦始皇时的?
本来,《尉缭子·天官第一》就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句。因此一般都认为尉缭是梁惠王时人。但由于史书中,梁惠王时并无有关尉缭其人的记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有秦始皇十年有个大梁人尉缭,被秦始皇任为国尉。因此,有人就认为《尉缭子》可能是秦始皇时的尉缭所著。这个问题至今尚在争论中,在没有发现更多的证据前,一时尚难定论。但我们认为,梁惠王于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距秦始皇十年约八十多年,两个尉缭不可能是同一个人。,既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如果是秦始皇时的尉缭写的,为什么他与素始皇的谈话,偏要说成是与梁惠王的谈话呢?是托古吗?相隔只几十年,也谈不上古。托名吗?秦始皇的威名比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梁惠王显赫得多,身为秦国国尉的尉缭又何必要去托一个史无记载的尉缭之名呢?而且书中所谈的内容多是强调务农战、修号令、明刑赏、审法制等思想,都反映了当时山东六国变法图强的政治思想,这些主张,对梁惠王来说,无疑是力挽危局的有效办法。,而对于早经商鞅变法,已经强大起来,正力图征服六国的秦始皇来说,则近于无的放矢的陈词滥调了。特别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载尉缭说秦王之词:以秦王之疆,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纵,翕而出不意,此乃知伯、夫差、氵昏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勿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这些已为秦王所采用,并收到实效的谋略,却不见有一点反映于《尉缭子》书中,可见秦尉缭与《尉缭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此外,书中提到吴起与秦战而颂扬吴起,也说明《尉缭子》一书不可能是秦始皇时的尉缭所作,而是梁惠王时的尉缭所作。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书
- 周书
- 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吴船录
- 通典
- 史通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伤寒论
- 针灸大成
- 撼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宣室志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五代
- 金朝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