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今本《尉缭子》共分五卷。 卷一:包括天官、兵谈、制谈、战威、4篇,主要论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关系,攻城与作战的原则,主张行事不应依靠鬼神,而应依赖人的智慧。
它认为,国土广阔而得到充分利用,国家就富足;人口众多而得到治理,国家就井然有秩。国家富足而井然有秩,不必动用武力,就可以威制天下。而要使人民富足,就必须亲近、安抚流民,开辟荒芜,发展农业。要使国家治理,就必须使人民明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使人民唯有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唯有奋力作战,才能得到爵位。经济上的富足和政治上的贤明是军事上强大的基础和保证。它又认为,通向胜利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加强战备,,料敌如神,使敌军丧失士气,分崩离析,以致不战而胜,这是以道取胜。二是法制、赏罚明察,人民有必战之心,这是以威取胜。三是击破敌军,夺占敌国的土地,这是以力取胜。军队的战斗力全在士气的高低,所以要战胜敌人,就应激励全军的士气。要激励士气就应从政治和经济入手,重视和搞好人民的生活,用爵位勉励人民,等等。
它指出,建城邑应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建城前首先应衡量土地的肥瘠,决定是否有必要在此兴建城邑。如决定兴建,那就应使城邑和所辖土地的大小相适应,使城邑的大小和人口相适应,使人口的多少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如能做到以上三点,就能使城邑防守坚固,依托城邑作战就能取胜。
卷二:包括 战权守议、十二陵、武议、将理、5篇,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作用和守城的原则。
攻城的原则是:没有把握攻破敌城,就不去攻打它。如要攻城,就必须有坚定的决心,集中兵力,出敌不意,深入其境,包围并切断敌城与外部的联系,实施猛攻,使敌措手不及,乘虚攻克敌城。它还指出,临阵作战的原则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和敌军交战。在敌寡我众的情况下,应依靠兵多势众的军事优势战胜敌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就要使用权谋战胜敌人。
关于守城的原则,它认为一是不能只守城墙,援军抵达后,可与守军内外夹击敌军,也可以牵制敌军主力,减轻守军压力,使其得以保持补给线的畅通,增强抵抗力。如外无援军,守军应把握时机,不时出击,以削弱敌军,打破封锁,出奇兵战胜敌人,而不能死守待毙。三是为做到攻守两全,守军必须分为守备部队和出击部队两部分。出击部队不担任守备任务,守备部队也不承担出击任务。
关于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它认为,战争可用来禁止不义,讨伐和剪除暴乱,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所以,用兵不进攻无过失的城市,不杀无罪之人。这样,军队所到之处,农民不会离开土地,商人不会离开店铺,士大夫不会离开官府,兵不血刃,就天下亲和归附。
卷三:包括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6篇,主要讲述用兵的原则、军队的纪律和奖惩制度。
如用兵作战要善于先发制人,做到虚虚实实,说有却无,说无却有,决心坚定,争取主动,明察敌情,然后发兵决战。又如它主张统率百人和千人以上的将吏战败或举城降敌,或弃军逃跑,除本人处死外,还要受到抄家和全家为奴等惩罚。在军营内,中、左、右、前、后各军按编制分设营地,彼此隔绝,禁止往来,违者处死。营内道路纵横,每120步设一岗哨,管制行人来往,不是持有将帅符节的人,一律不准通行。
打柴放牧,必须整队行动。士兵以5人为伍,10人为什,50人为属,100人为闾,实行联保连坐制。凡有士兵违犯禁令,同伍、同什、同属、同闾有人揭发,就全伍、全什、全属、全闾免罪。知道而不揭发,就全伍、全什、全属、全闾一齐受罚。将吏从什长到左、右将军,也都实行联保连坐。凡有人犯禁违法,也都是揭发者免罪,知道而不揭发的,与其同罪。
卷四:包括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5篇,主要叙述战场法纪、部队的编组、标志和指挥信号,以及行军序列。
如战斗中伍内伤亡与斩获相当的功罪相抵;有斩获而无伤亡的,有赏;有伤亡而无斩获的,同伍的都处死,并惩办其家族。战斗中各级将吏如有伤亡或无伤亡,也按上述原则奖惩其部下。为便于识别,各单位按旗帜、羽毛和所佩徽章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全军按金鼓信号统一进退。君主一旦任命将帅,下令用兵,将帅就应指定军队集结的时间和地点,迟到的按军法严惩。为保守秘密,只要大军没有出发,在宣布戒严的地区不准任何人通行。军队开拔后,,在大军前面50公里处行进的是先遣部队——踵军,踵军前50公里处行进的是前卫部队——兴军,兴军又派出小股部队——分卒,任务是抢占军事要点,追击败退的敌人。
卷五:包括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4篇,主要论述军队的训练和取胜之道。
关于军队的训练,它认为应先讲清金鼓旗帜的作用,然后训练士兵按信号变换队伍和使用武器。训练时先进行单兵训练,然后不断增加训练人数,最后以全军联合演习来结束训练。它认为,战争是凶、逆之事,但又是不可废除的。用兵应本乎仁义,以讨伐暴乱。政治和军事是文为种,武为植,文为里,武为表的关系。明白这一点,就能预知胜败。政治可以使人分辨利害安危,武力可以用来进攻强敌,保卫自己。为驱使全军拼死作战,,它主张以严刑重罚禁止士兵逃亡,使吏卒在战斗中互相救助,并借此树立威信,使士兵服从命令,做到号令明白,攻守得宜。
- 推荐作品: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元史
- 周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荀子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常言道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魏晋
- 南北朝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