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五十五
崔光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名为高祖所赐,东清河俞阝人。祖名旷,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定居青州时水。慕容氏灭亡之后,出仕刘义隆政权,任乐陵太守。父亲灵延,任刘骏的龙骧将军,长广太守,与刘..的冀州刺史崔道固一起抵抗国军。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祖旷,从慕容德南渡 河,居青州之时水。慕容氏灭,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 广太守,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国军。
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光时年十七,随父迁往代州。家中虽然贫困,但崔光好学,昼耕夜读,奉养父母。太和六年(482),被授予中书博士,转任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一起参与国史编写。后升任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受到高祖很好的知遇与优待。高祖常说:“孝伯之才,浩浩东流如黄河入海,理所当然是今天的文章宗主。”因参与谋划迁都之功,高祖赐爵朝阳子,授官散骑常侍,黄门侍郎、著作郎官职仍旧,又兼任太子少傅。不久又以原官兼任侍中、使持节,朝廷派其为陕西大使,巡察地方民政人情,经过之处,游历古迹,述诗怀古,作诗三十八篇。归朝之后,仍兼任侍中,因其筹划谋略之功,爵位上升为伯。
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 母。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迁中书侍郎、给 事黄门侍郎,甚为高祖所知待。常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 宗也。”以参赞迁都之谋,赐爵朝阳子,拜散骑常侍,黄门、著作如故,又兼太子 少傅。寻以本官兼侍中、使持节,为陕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经述叙古事,因而赋 诗三十八篇。还,仍兼侍中,以谋谟之功,进爵为伯。
崔光年少即显度量之大,喜怒哀乐均不见于表情,有人诋毁侮辱他,崔光必定好言好语作为回报,即使被人诬骂毁谤,他也不自己申辩曲直。皇兴初年(467~469),同郡有两人同时被掠去当奴婢,后来到崔光那里求救,崔光用另外二人把他们赎了出来。高祖听说此事,十分称赞。崔光在朝,虽身处机近,却一向不大留心书面文案,只是行止从容,议论述说,替国家大政出谋划策而已。高祖经常对大臣们说:“凭着崔光的高才大量,如没有意外的错误罪责,二十年后应该身任司空之职。”其受高祖器重,可见一斑。后又跟随皇帝剿灭陈显达。世宗即位,升为正侍中。
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 申曲直。皇兴初,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 闻而嘉之。虽处机近,曾不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 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 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正除侍中。
当初,崔光与李彪一起撰写国史,太和末年(497~499),李彪被解除著作郎之职,撰史的任务都交给了崔光一人。李彪不久又因罪废职。世宗居丧期间,李彪上书请求让他继续完成《魏书》,世宗下诏应允,他于是以白衣身份在秘书省继续著述。崔光虽然身为史官,但认为李彪意在独领其功,上表请求解除他自己的侍中、著作郎,以此表示对李彪行为的不满,世宗不同意。后迁太常卿、领齐州大中正。
初,光与李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以罪废。 世宗居谅暗,彪上表求成《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述。光虽领史 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以让彪,世宗不许。迁太常卿,领齐州大中正。
- 推荐作品:
- 子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读通鉴论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管子
- 商君书
- 齐民要术
- 针灸大成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诗词
- 宋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