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延伸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
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各种旁门小术难以得道成仙。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64首绝句详细讲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炼药物,后明火候。
1首五言说明功法的全过程。12首西江月多重复前面诗词的论述。
卷末还附有《歌颂诗曲杂言》32首,认为通过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之境界。
张伯端承认仅讲养命固形之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谋究本源真觉之性,这才是达本明性之道。他还把学道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本原真觉之性即真如觉性,这是佛教《大乘起信论》和禅宗所阐扬的心性本觉思想。张氏把佛教禅宗心性论的要旨奉为圭臬,置于比道教理论更高的层次,这不仅是公开提倡道佛合流,道禅合流,而且是视佛高于道,禅在道之上。张伯端还进一步提出先修命,,后修性,先命后性的修道步骤和方法,影响相当久远。
吕洞宾参黄龙张伯瑞参佛经的故事以及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作为吕洞宾名言而在道教界广为传播,如《道缘汇录》、《吕祖全书》、《西游真诠》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载有此事。悟真篇序与杂词则被载入《道藏》。可见其故事的影响力广泛,受到当时宗教界的承认。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墨子
- 百家姓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夷坚志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中说
- 老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日知录
- 牡丹亭
- 诗词
- 魏晋
- 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