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歌
作者:屈原 年代:先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译文
沧浪的水清澈时可以用来洗涤冠缨;
沧浪的水浑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
注释
濯:洗。
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歌者名渔夫,一位没名字考证的隐者。在《楚词·渔夫》可以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鱼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夫对屈原的劝导蕴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诗人的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渔人的宛尔而笑意味情长,击桨远去那沧浪之歌依然余音袅袅。后人将其谱成古琴曲,名为《沧浪歌》。并引用了其里面的内容。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白者自白是不会被玷污的,(屈原)你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传久远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创,也不是“渔父”首创。屈原沧浪遇渔父 古时,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之时,游经沧浪水,在张沟处遇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唱了一首《沧浪歌》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传为历史佳话。
沧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两部长篇小说传承了沧浪歌的哲学理蕴,一部是竺葛卓灵的网络长篇小说《沧浪歌》,一部是作家阎真的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是沧浪歌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唱。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论语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松漠纪闻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肘后备急方
- 天玉经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世说新语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小八义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魏晋
- 唐代
- 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