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西湖外景·西溪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ウ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王稚登《西溪寄彭钦之书》:
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遂穷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每担仅当脱粟之半耳。往岁行山阴道上,大叹其佳,此行似胜。
李流芳《题西溪画》:
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两山间,凡十里,至永兴寺。永兴山下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十里,梅花绵亘村落,弥望如雪,一似余家西碛山中。是日,饭永兴,登楼啸咏。夜还湖上小筑,同孟?、印持、子将痛饮。翼日出册子画此。癸丑十月乌镇舟中题。
杨蟠《西溪》诗:
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
王思任《西溪》诗:
一岭透天目,千溪叫雨头。石云开绣壁,山骨洗寒流。
鸟道苔衣滑,人家竹语幽。此行不作路,半武百年游。
张岱《秋雪庵诗》:
古宕西溪天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
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怪石棱层皆露骨,古梅结屈止留筋。
溪山步步堪盘礴,植杖听泉到夕曛。
- 推荐作品: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明史
- 隋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前汉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隋代
- 唐代
- 宋代
- 金朝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