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六十三
二李马路
李嗣业的字叫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开元年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获了俘虏,积累功劳被封为昭武校尉。后来被召募到安西,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李嗣业特别善于使用,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无敌。马灵鮞任节度,每次出兵都带他一起去。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 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 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马灵察为节度,出战必与俱。高仙芝讨勃律,署嗣 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 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 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虏不虞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 十八。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从平石国及突骑施,以跳荡 先锋加特进。虏号为“神通大将”。
高仙芝征伐勃律国,任命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十万军队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用木材修成城寨,来抵御唐军。高仙芝夜里偷渡信图河,下命令说:“到中午打败敌人,不然都处死。”李嗣业率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头砸死敌军,又扛着大旗带头冲向险路,众将都跟着他。敌军没料到唐军突然来了,因此大败,跳到山崖下摔死的有十分之八。他们乘胜进军到了勃律国,抓住了他们的国王,讨平了他们的国家。李嗣业被封为右威卫将军。后又跟着高仙芝讨平了石国和突骑施,任跳荡先锋加封特进官。敌军称他叫“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因构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 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 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 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 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 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城一隅阤,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 因其处蕝祠以祭,城遂不坏,汉耿恭故井久涸,祷已,泉复出。初讨勃律也,通道 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先前,王仙芝靠用计偷袭攻占了石国,石国国王的儿子逃跑了,就挑拨各族都恨高仙芝,并告诉了大食国,他们联合军队来进攻四镇。高仙芝率两万军队深入进攻,被大食军打败,残兵只几千人。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 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情况紧急,李嗣业对高仙芝谋划说:“您率兵深入敌境,后无援兵,大食军乘胜进攻,他们其他各族军队也将勇猛敢斗,我和您都前去战死了,谁来报效国家呢?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 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以巨咅笞斗,贼值,类崩溃。进四镇、 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 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 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 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 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进收东都,嗣业战多。乃与张镐、鲁炅、来瑱、 嗣吴王祗、李奂略定诸州。兼卫尉卿,封虢国公,实封户二百。兼怀州刺史、北庭 行营节度使。
不如退守白石岭考虑退兵。”高仙芝说:“我正召集被打散的军队,明天再和他们交战。”李嗣业说:“大势已去,不能坐等杀头。”于是立即赶去扼守白石岭,路狭窄,步、骑兵一个跟着一个前进,遇上拔汗那先退兵,辎重车堵住了道路不能过,李嗣业怕被追上,手拿大棒打他们,士兵和马匹被打倒的有几十上百,拔汗那的异族军吓跑了,高仙芝才得以生还。高仙芝奏报了李嗣业的功劳,提升他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城墙有个角落崩塌了,多次修好后又塌了,李嗣业在那里祷告,有条白龙出现了,因此在那里建祠祭祀,城墙就不塌了。汉代耿恭的旧井长期干涸,他祈祷以后,泉水又有了。开始讨伐勃律国时,在葱岭上开路,有块大石头堵住了道路,他用脚一蹬,石头就滚到深谷里去了,记载这事的人认为是他的诚心使上天感动了。
与子仪等围相州,师耄,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 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 威郡王,给灵舆护还在所。葬日,使中人临吊,中朝臣祖泣,茔给扫除十户。嗣业 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十疋,前后赏赐,皆上于官以助军云。
天宝二十年(753),加封骠骑大将军。进京朝拜时,唐玄宗当面赐酒给他喝,他因酒醉起身拜舞,皇帝为表示对他的宠信,赏给他一百匹绸缎、五十件金器、钱十万贯,说道“:这是给你解酒的。”
子佐国,袭爵,历丹王府长史。卒,推嗣业功,赠宋州刺史。
安禄山反叛了,唐肃宗调他回来,诏书一到他就率军上路,并和众将割破手臂起誓说:“路过的地方,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高兴地说“:现在你来了,胜过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全靠你们。”于是下诏命他和郭子仪、仆固怀恩配合。他常常担任先锋,用大棒挥击,叛军碰到了,都被打败了。又升任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
马璘,岐州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 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开元末,挟策从安 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
广平王收复长安的时候,李嗣业率前军,在香积祠北边列阵。叛军将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来挑战,唐军用箭射退他们后就派骑兵追赶他们,他们还没跑到敌军营地,敌军大举出击,掩杀追击的唐军骑兵,逃回的骑兵冲乱了唐军,因此军阵乱了。李嗣业对郭子仪说“:现在不拼死求生,全军就完了。”立刻脱掉衣服手持长刀,大喊着冲到阵前,杀死了几十名叛军,唐军军阵才又整顿好了。他率两千步兵持长刀、长柄斧并排前进,所向无敌,李归仁将军队埋伏在军营左边,窥测形势,广平王命回纥精兵进攻叛军的伏兵,李嗣业也从敌军背后夹攻,从中午战到太阳偏西,杀头六万颗,死在山涧山谷中的将近一半,叛军东逃,于是收复了长安。后又进兵收复洛阳,李嗣业作战最多。接着又和张镐、鲁炅、来調、嗣吴王李祗、李奂平定了各州。他被任命兼任卫尉卿,封为虢国公、食实封两百户。
至德初,王室多难,统精甲三千,自二庭赴凤翔。肃宗奇之,委以东讨。初战 卫南,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 诸■疑,未敢击。璘率部士五百,薄贼屯,出入三反,众披靡,乘之,贼遂溃。光 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雄捷如马将军者!”迁试太常卿。
以后又兼任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
明年,吐蕃寇边,诏璘移军援河西。怀恩之叛,璘引还,间关转斗至凤翔,虏 围已合,节度使孙志直婴城守。璘令士持满外向,突入县门,不解甲出战,背城阵。 虏溃,率轻骑追之,斩数千级,漂血丹渠。帝引见尉劳,擢兼御史大夫。
后来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军队疲倦了,众将都没能建功,只有李嗣业穿铠甲多次奋勇杀敌,在众军中数第一。后被流箭射中,躺在营帐里,伤快好了,突然听见了发令的钟鼓,他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就大喊杀敌,伤口又破开了,流了几升血后去世了。皇帝赐给他谥号叫忠勇,赠官武威郡王,派灵车护送回任所。下葬的那天,又派宦官去吊唁,朝中大臣哭着为他致哀,他的墓地安排十户人家常年清扫。据说李嗣业忠心为国,不置家财,只有大宛马十匹,先后赏给他的东西,他都交给官府来补充军费。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俄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 度使。元日,有卒犯盗,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遂戮之。 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 大穰。未几,徙泾原,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如旧,复以郑、颍二 州隶之。
他的儿子李佐国,继承了他的爵位,任官到丹王府长史。他儿子去世后,为嘉奖李嗣业的功绩,赠官为宋州刺史。
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璘设伏潘原,与瑊合击破之,俘级 数万。进检校尚书右仆射。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抚风郡 王。十一年,卒于军,年五十六。赠司徒,谥曰武。
- 推荐作品:
- 易传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隋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三国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云笈七签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曲
- 历史故事
- 诗词
- 隋代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