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杂传第三十一
○氏叔琮
氏叔琮是开封尉氏人。
氏叔琮,开封尉氏人也。为梁骑兵伍长,梁兵击黄巢陈、许间,叔琮战数有功, 太祖壮之,使将后院马军,从攻徐、兗,表宿州刺史。使攻襄阳,战数败,降为阳 翟镇遏使。久之,迁曹州刺史。太祖下河中,取晋、绛,晋王遣使致书太祖求成, 太祖以晋书词嫚,乃遣叔琮与贺德伦等攻之。叔琮自太行入,取泽、潞,出石会, 营于洞涡,久之粮尽,乃旋。表晋州刺史。晋人复取绛州,攻临汾,叔琮选壮士二 人深目而胡须者,牧马襄陵道旁,晋人以为晋兵,杂行道中,伺其怠,擒晋二人而 归。晋人大惊,以为有伏兵,乃退屯于蒲县。太祖遣友宁兵万人会叔琮御晋,友宁 欲休兵以待,叔琮曰:“敌闻救至必走,走则何功邪?”乃夜击之,晋人大败,逐 之至于太原。太祖大喜曰:“破太原非氏老不可。”已而兵大疫,叔琮班师,令曰: “病不能行者焚之。”病者惧,皆言无恙,乃以精卒为殿而还至石会,留数骑,以 大将旗帜立于高冈,晋兵疑其有伏,乃不敢追。久之,徙保大军节度使。昭宗迁洛, 拜右龙武统军。太祖遣叔琮与李彦威等弑昭宗,已而杀之。
担任梁骑兵伍长,梁兵在陈、许二州间攻打黄巢,氏叔琮作战多次立功,梁太祖认为他威武雄壮,让他统率后院马军,随梁太祖打徐、充二州,上表奏为宿州刺史。
○李彦威
让化攻襄阳,多次被打败,降为阳翟镇遏使。
李彦威,寿州人也。少事梁太祖,为人颖悟,善揣人意,太祖怜之,养以为子, 冒姓硃氏,名友恭。历汝、颍二州刺史。昭宗迁洛,拜右龙武统军。初,刘季述废 昭宗,立皇太子裕为天子。昭宗反正,以为太子幼,为贼所立,赦之,复其始封为 德王。昭宗自岐还,太祖见裕眉目疏秀,恶之,谓宰相崔胤曰:“德王尝为季述所 立,安得犹在乎?公白天子杀之。”胤奏之,昭宗不许,佗日以问太祖,太祖曰: “臣安敢及之,胤欲卖臣尔。”昭宗迁洛,谓蒋玄晖曰:“德王,朕爱子也,全忠 何为欲杀之?”因泣下,啮指流血。玄晖具以白太祖,太祖益恶之。是时,昭宗改 元天祐,迁于东都,为梁所迫,而晋人、蜀人以为天祐之号非唐所建,不复称之, 但称天复。王建亦传檄天下,举兵诛梁。太祖大惧,恐昭宗奔佗镇,以兵七万如河 中,阴遣敬翔至洛,告彦威与氏叔琮等,使行弑逆。八月壬辰,彦威、叔琮以龙武 兵宿禁中,夜二鼓,以兵百人叩宫门奏事,夫人裴正一开门问曰:“奏事安得以兵 入?”龙武牙官史太杀之,趋椒兰殿,问昭宗所在,昭宗方醉,起走,太持剑逐之, 昭宗单衣旋柱而走,太剑及之,昭宗崩。讣至河中,太祖阳为惊骇,投地号哭,骂 曰:“奴辈负我,俾我被恶名于后世邪!”太祖至洛,流彦威、叔琮岭南,使张廷 范杀之。彦威临刑大呼曰:“卖我以灭口,其如神理何?”顾廷范曰:“勉之,公 行自及。”遂见杀。已而还其姓名。
遇了很久,迁任曹州刺史。
庄宗时,得故唐内人景姹,言当彦威等弑昭宗时,诸王宗属数百人皆遇害,而 同为一坑,瘗于龙兴寺北,请合为一冢而改葬之。诏以故濮王为首,葬以一品礼云。
梁太祖攻克河中,攻取晋、绛二州,晋王派使臣致信梁太祖求和,梁太祖认为晋的书信语言轻慢,于是派氏叔琮和贺德伦等人攻晋。
○李振
氏叔琮从太行山进兵,攻取泽、潞二州,出石会,在洞涡驻营,时间长了粮食吃完,纔回师。
李振,字兴绪,其祖抱真,唐潞州节度使。振为唐金吾卫将军,拜台州刺史。 盗起浙东,不果行,乃西归。过梁,以策干太祖,太祖留之。太祖兼领郓州,表振 节度副使。
表奏为晋州刺史。
振奏事长安,舍梁邸。宦官刘季述谋废昭宗,遣其侄希正因梁邸吏程岩见振曰: “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中尉惧及祸,将行废立,请与诸邸吏协力以定中外,如 何?”振骇然曰:“百岁奴事三岁主,而敢尔邪!今梁王百万之师,方仗大义尊天 子,君等无为此不祥也!”振还,季述卒与岩等废昭宗,幽之东宫,号太上皇,立 皇太子裕为天子。是时,太祖用兵在邢、洺间,季述诈为太上皇诰告太祖,太祖犹 豫,未知所为,振曰:“夫竖刁、伊戾之乱,所以为霸者资也。今阉宦作乱,天子 危辱,此正仗义立功之时。”太祖大悟,乃囚季述使者,遣振诣京师见崔胤,谋出 昭宗。昭宗返正,太祖大喜,执振手曰:“卿谋得之矣!”
晋人又攻取绛州,进攻临汾,氏叔琮挑选两个眼窝深、有胡须的强壮士兵,在襄陵路旁牧马,晋人以为他们是晋兵,在路上混杂行进,等到晋人懈怠时,擒获两个晋人回来。
王师范以青州降梁,遣振往代师范,师范疑惧,不知所为,振曰:“独不闻汉 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雠杀人也。今 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师范洗然自释,乃西归梁。
晋军十分惊慌,以为有伏兵,于是退兵屯驻在蒲县。
昭宗迁洛,振往来京师,朝臣皆侧目,振视之若无人。有所小怒,必加谴谪。 故振一至京师,朝廷必有贬降。时人目振为鸱枭。太祖之弑昭宗也,遣振至京师与 硃友恭、氏叔琮谋之。昭宗崩,太祖问振所以待友恭等宜如何?振曰:“昔晋司马 氏杀魏君而诛成济,不然,何以塞天下口?”太祖乃归罪友恭等而杀之。
梁太祖派朱友宁军队一万人会合氏叔琮抵御晋,朱友宁想休整士兵等待,氏叔琮说:“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必定会逃跑,跑了哪还有什么战功呢?”于是趁晚上出击晋人,晋人大败,追赶到太原。
振尝举进士咸通、乾符中,连不中,尤愤唐公卿,及裴枢等七人赐死白马驿, 振谓太祖曰:“此辈尝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为浊流也。”太祖笑而从之。
梁太祖十分高兴地说:“攻破太原没有氏老不行。”不久军队中发生大瘟疫,氏叔琮班师,下命令说:“患病不能走的就烧死他。”患病的人害怕,都说没有病,于是率精兵殿后而返回石会,留下几个骑兵,把大将的旗帜树在高高的山冈上,晋兵疑心他们有埋伏,就不敢追击。
太祖即位,累迁户部尚书。友珪时,以振代敬翔为崇政院使。庄宗灭梁入汴, 振谒见郭崇韬,崇韬曰:“人言李振一代奇才,吾今见之,乃常人尔!”已而伏诛。
过了很久,移任保大军节度使。
○裴迪
唐昭宗迁到洛阳,拜为右龙武统军。
裴迪,字升之,河东闻喜人也。为人明敏,善治财赋,精于簿书。唐司空裴璩 判度支,辟为出使巡官。都统王鐸镇滑州,奏迪汴、宋、郓等州供军院使。鐸为租 庸使,辟租庸招纳使。梁太祖镇宣武,辟节度判官。太祖用兵四方,常留迪以调兵 赋。太祖乃榜门,以兵事自处,而以货财狱讼一切任迪。太祖西攻岐,王师范谋袭 汴,遣健卒苗公立持书至汴,阴伺虚实。迪召公立问东事,公立色动,乃屏人密诘 之,具得其事。迪不暇启,遣硃友宁以兵巡兗、郓,以故师范虽窃发而事卒不成。 太祖自岐还,将吏皆赐“迎銮叶赞功臣”,将吏入见,太祖目迪曰:“叶赞之功, 惟裴公有之,佗人不足当也。”迪入唐,累迁太常卿。太祖即位,召拜右仆射,居 一岁告老,以司空致仕,卒于家。
梁太祖派氏叔琮和李彦威等人杀唐昭宗,不久又杀了氏叔琮。
○韦震
李彦威是寿州人。
韦震,字东卿,雍州万年人也。初名肇。为人强敏,有口辩。事梁太祖为都统 判官。申丛执秦宗权,欲送于太祖,又欲自献于京师,又欲挟宗权夺其兵。太祖遣 震入蔡州视之,丛遣骑兵三百迎震,欲杀之,震以计得免。还白太祖曰:“丛不足 虑,为其谋者牙将裴涉,妄庸人也。”丛后果为郭璠所杀。璠以宗权归于太祖,太 祖欲大其事,请献俘于唐,唐以时溥破黄巢,献馘而已,宗权不足俘,左拾遗徐彦 枢亦疏请所在斩决。太祖遣震奏事京师,往复论列,卒俘宗权。太祖德之,表为节 度副使。昭宗幸石门,太祖遣震由虢略间道奉表行在,昭宗赐其名震。太祖已破兗、 郓,遂攻吴,大败于清口。太祖惧诸镇乘间图己,乃讽杜洪、钟传、王师范、钱镠 等荐己为元帅,且求兼领郓州。昭宗初不许,震强辩,敢大言,语数不逊,昭宗卒 许梁以郓州,太祖遂兼四镇,表震郓州留后。昭宗迁洛,震入为河南尹、六军诸卫 副使,以病喑,守太子太保致仕。太祖受禅,改太子太傅。末帝即位,加太师,卒。
年轻时跟随梁太祖,为人聪颖有悟性,善于揣摩人意。
○孔循
梁太祖疼爱他,收养作儿子,冒姓朱,名叫友恭。
孔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于汴州,富人李让阑得之,养以为子。 梁太祖镇宣武,以李让为养子,循乃冒姓硃氏。稍长,给事太祖帐下,太祖诸兒乳 母有爱之者,养循为子,乳母之夫姓赵,循又冒姓为赵氏,名殷衡。昭宗东迁洛阳, 太祖尽去天子左右,悉以梁人代之,以王殷为宣徽使,循为副使。
历任汝、颖二州刺史。
循与蒋玄晖、张廷范等共与弑昭宗之谋,其后循与玄晖有隙,哀帝即位,将有 事于南郊,循因与王殷谗于太祖曰:“玄晖私侍何太后,与廷范等奉天子郊天,冀 延唐祚。”太祖大怒。是时,梁兵攻寿春,大败而归,哀帝遣裴迪劳军,太祖见迪, 怒甚,迪还,哀帝不敢郊。封太祖魏王,备九锡,太祖拒而不受。玄晖与宰相柳璨 相次驰至梁自解,璨曰:“自古王者之兴,必有封国,而唐所以不即逊位者,当先 建国备九锡,然后禅也。”太祖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璨惧,驰去。太 祖遣循与王殷弑何皇后,因杀璨及玄晖、廷范等,以循为枢密副使。
唐昭宗到洛阳,拜为右龙武统军。
唐亡,事梁为汝州防御使、左卫大将军、租庸使,始改姓孔,名循。庄宗时, 权知汴州。明宗自魏兵反而南,庄宗东出汜水,循持两端,遣迎明宗于北门,迎庄 宗于西门,供帐牲饩,其礼如一,而戒其人曰:“先至者入之。”明宗先至,遂纳 之。
当初,刘季述废黜唐昭宗,立皇太子李裕为天子。
明宗即位,以为枢密使。明宗幸汴州,循留守东都,民有犯曲者,循族杀其家, 明宗知其冤,因诏天下除曲禁,许民得造曲。循为人柔佞而险猾,安重诲尤亲信之, 凡循所言,无不听用。明宗尝欲以皇子娶重诲女,重诲以问循,循曰:“公为机密 之臣,不宜与皇子婚。”重诲信之,乃止。而循阴使人白明宗,求以女妻皇子,明 宗即以宋王从厚娶循女。重诲始恶其为人,出循为忠武军节度使,徙镇横海,卒于 镇,年四十八,赠太尉。
唐昭宗恢复帝位,认为皇太子年幼无知,被贼人拥立,宽恕了他,恢复他过去的德王封爵。
○孙德昭
唐昭宗从岐返回,梁太祖见李裕眉清目秀,讨厌他,对宰相崔胤说:“德王曾被刘季述立为天子,怎么能还活着呢?你告诉天子杀掉他。”崔胤上奏,唐昭宗不同意,有一天拿这事询问梁太祖,梁太祖说:“我怎敢说这事,崔胤想出卖我罢了/)”唐昭宗遭到洛阳,对蒋玄晖说:“德王是我的爱子,朱全忠为什么想杀掉他?”于是哭起来,把指头咬出了血。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 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 金吾卫大将军。硃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 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 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数乱,民皆赖以为保。
蒋玄晖全部告诉了梁太祖,梁太祖更加讨厌李裕。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 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 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 分索馀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 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 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 “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 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这时,唐昭宗改年号为天佑,迁到柬都,这是受梁逼迫,而晋人、蜀人认为天佑这个年号不是唐建立的,不再称用它,只称天复.王建也传布檄文于天下,出兵讨伐梁。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 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 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 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 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 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 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 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梁太祖十分害怕,怕唐昭宗出奔到别的镇,率兵七万人到河中,暗中派敬翔到洛阳,告诉李彦威和氏叔琮等人,让他们杀掉唐昭宗。
○王敬荛
八月壬辰,李彦威、氏叔琮率龙武兵守卫宫禁中,晚上二鼓时,率兵一百人叩官门上奏事情,夫人裴正一开门问道:“奏报事情怎能率兵进来?”龙武牙官史太杀掉裴正一,奔赴椒兰殿,问唐昭宗在哪里,唐昭宗正喝醉酒,起身逃跑,史太持剑追他,唐昭宗穿着单衣绕柱而逃,史太的剑刺中了他,唐昭宗死(:)讣告送到河中,梁太祖假装惊骇,倒在地上哭号,骂道:“你们这些奴才辜负了我,让我在后世背上恶名吗!”梁太祖到洛阳,把李彦威、氏叔琮流放到岭南,派张廷范杀了他们。
王敬荛,颍州汝阴人也。事州为牙将。唐末,王仙芝等攻劫汝、颍间,刺史不 能拒,敬荛遂代之,即拜刺史。敬荛为人状貌魁杰,而沈勇有力,善用铁枪,重三 十斤。颍州与淮西为邻境,数为秦宗权所攻,力战拒之,宗权悉陷河南诸州,独敬 荛不可下,由是颍旁诸州民,皆依敬荛避贼。是时,所在残破,独颍州户二万。梁 太祖攻淮南,道过颍州,敬荛供馈梁兵甚厚,太祖大喜,表敬荛沿淮指挥使。其后 梁兵攻吴,庞师古死清口,败兵亡归,过颍,大雪,士卒饥冻,敬荛乃沿淮积薪为 作糜粥餔之,亡卒多赖以全活,太祖表敬荛武宁军留后,遂拜节度使。天祐三年, 为左卫上将军。太祖即位,敬荛以疾致仕,后卒于家。
李彦威临刑时大呼道:“出卖我而杀人灭口,这合天理吗?”回头望着张廷范说:“尽力做吧,你也快赶上了。”于是被杀。
○蒋殷
不久恢复他原来的姓名。
蒋殷,幼为王重盈养子,冒姓王氏。梁太祖取河中,以王氏旧恩录其子孙,表 殷牙将,太祖尤爱之。唐迁洛阳,殷为宣徽北院使。太祖已下襄阳,转攻淮南,还 屯正阳,哀帝遣殷劳军。是时,哀帝方卜郊,殷与枢密使蒋玄晖等有隙,因谮之太 祖,言玄晖等教天子卜郊祈天,且待诸侯助祭者以谋兴复,太祖大怒,哀帝为改卜 郊。是时,太祖将有篡弑之谋,何太后尝泣涕叩头为玄晖等言:“梁王禅位后,愿 全唐家子母。”殷乃诬玄晖尝私侍太后,太祖斩玄晖及张廷范、柳璨等,遣殷弑太 后于积善宫。哀帝下诏惭愧,自言以母后故无以奉天,乃卒不郊。庶人友珪与殷善, 友珪弑太祖自立,拜殷武宁军节度使。末帝即位,以福王友璋代殷,殷不受代。王 瓚亦王氏子,惧为殷所累,乃言殷非王氏子,本姓蒋。末帝诏削官爵,还其姓,遣 牛存节讨之,殷举族自燔死。
唐庄宗时,得到唐原来的宫人景姹,述说当李彦威等人杀唐昭宗时,各王宗属几百人都遇害,而挖了一个坑,一同埋在龙兴圭北,请求合为一个坟而改葬他们。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十六国春秋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投笔肤谈
- 天工开物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五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