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陈志伟、韩建立的《〈西厢记〉版本述要》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版本分为三种:1.校注本。今存最早的、完整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刊本是明弘治十一年金台岳家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弘治本后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校注本有王骥德的《新校注古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
作品主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
崔莺莺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金代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