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艺术特色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强烈,在与张生互生情愫后,她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主动接近张生。送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这种毫不掺杂物质诱惑的纯洁爱情观,令人动容。除了男女主角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红娘形象也相当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监视小姐的一举一动,结果却成了帮助小姐追求自由爱情的好帮手。她聪明机灵,有智有谋,周旋在张生和崔夫人之间,每每都会将强横的崔夫人逼得无言以对,说她是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军师,一点儿都不为过。两人最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要多谢红娘从中穿针引线。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极富诗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推荐作品:
- 子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匡谬正俗
- 宋史
- 晋书
- 魏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大唐西域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兵家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吕氏春秋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知言
- 僧伽吒经
- 抱朴子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伯牙琴
- 历史故事
- 唐代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