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争议
自章回小说《西游记》诞生以来,有关该书作者之争就未曾停歇,代表性观点有丘处机、陈元之、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吴承恩等诸说。《西游记》明刊本不题撰人,至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始以为丘处机作,后吴玉搢据明天启《淮安府志》及小说中的淮安方言推断作者为吴承恩。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据历代《淮安府志》及钱大昕、纪昀、丁晏、吴玉搢等的记载,确定吴承恩为《西游记》的最后加工者。应该说,鲁迅勾索古籍,排比众说,所下的结论还是相当谨慎的,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自此国内学术界基本上接受了这一说法。在当时虽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如1933年俞平伯在《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即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海外及台湾学者中,如田中严、太田辰夫、矶部彰、,杜德桥、余国藩、张静二、郑明娳等,则对吴承恩著《西游记》一说持保留、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章培恒率先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提出现有材料并不能证明吴承恩确为《西游记》的作者,打破了国内学术界多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沉默,引发了一场关于作者问题的大讨论。按诸学者争论的出发点并结合其研究方法,可把有关讨论概括为吴承恩说、丘处机说、陈元之说三大说。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有章培恒、杨秉祺、李安纲、黄霖诸人,维护者则有苏兴、刘怀玉、钟扬、杨子坚、陈澉、刘振农、,蔡铁鹰等。重提丘处机说的主要是海外及台湾学者,如张易克、柳存仁、陈敦甫、陈志滨,国内倡此说者有金有景,吴圣昔则大力反驳。陈元之说的提出是伴随着对华阳洞天主人的研究而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有些研究者在否吴、否丘的基础上,把作者人选的范围转向陈元之,重新审视华阳洞天主人、陈元之、作者三者的关系,提出陈元之即华阳洞天主人即作者三位一体的观点。首倡此说者为陈君谋,对之作了更深刻论述的是张锦池,但此说在提出新论的同时,,也面临着反驳,如廉旭、吴圣昔、宋克夫等都对此提出驳议。
在这三大说中,吴承恩说仍不易轻易否定,丘处机说与小说文本有凿枘不合且难以自圆其说之处,陈元之说富有创见,但陈元之显非真名,其人究竟为谁,仍是一个谜。可见,作者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于学者们更深入地思考与研究。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清史稿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孙膑兵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农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无量寿经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历史故事
- 先秦
- 魏晋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