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共53条。卷一为检尸法令、检复总说和疑难杂说;卷二为疑难杂说和检尸的顺序、方法,其中包括初复检、验尸、妇人及小儿尸、尸体的四时变动、验未埋葬尸、坏烂尸和无凭检验等;卷三为验骨、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处、自缢、被打勒死假作自缢死及溺死;卷四为各种死因的鉴别,其中包括验他物及手足伤致死、自刑、杀伤致死、汤泼致死、火烧致死、服毒致死、病死等;卷五主要介绍各种死因鉴别,其中包括验罪囚死、受杖致死、跌死、塌压死、,雷震死、虎咬死、蛇虫伤致死、酒食醉饱致死、醉饱后踏死、发掘棺木验尸以及辟秽方、救死方等。本书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强调检尸官吏仵作的职责、道德、必备技能和注意事项,如验官赴命案地检尸,切须注意勿骚扰乡众;检官接案后,不可接见在近官员、秀才、术人、僧道等,以防奸欺;验官遇夜住宿,须问清是否死者家属。书中特别提醒验官须提防下属吏作敷衍塞责,贪利作假;还规定验尸程序和文字记录要求;,系统阐述尸体检查方法和在各种死亡条件下的检查所得,对案情的正确判定颇有影响,尤其着重指出与审案有重大关系的生前或死后损伤的皮肤、肌肉、骨骼特征合鉴别要点,焚死和焚尸、自缢和勒死的区别。并要求验官和仵作先细看顶心发际、耳窍、鼻孔、喉内、粪门、产门等人体隐蔽处,以防暗插针签之类。对机械性窒息死亡,分自缢、勒死、溺死和外物塞口鼻死四种。还记述自缢致死的绳套有活套头、死套头、单系十字和缠绕系的不同,认为八字不交是自缢索沟最重要的特征。,又指出牙齿出血也是鉴别窒息死亡的征象。针对四季不同气温、湿度和死亡时间长短等条件,分别细述尸体腐败的程度以及腐尸的性状、腐尸和常尸的区别。书中虽未提尸斑名称,但对尸斑发生特征和分布部位有正确描述。还多处记载近似现代检尸的规程和方法。
- 推荐作品:
- 尔雅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六韬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古画品录
- 谱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列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郁离子
- 词曲
- 牡丹亭
- 隋代
- 五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