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争议
关于荀况的出生地,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荀况是赵国人,这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战国末期,赵国的疆域纵横两千里,荀子的出生地到底在何处,却是直到今天仍然众说纷纭的话题。以致于荀子成为历史名人中极少见的只有国籍,没有故籍、户籍。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山西新绛说
荀子祖籍古荀国。现今新绛县北之席村,原称荀城,即古荀国之都城。春秋时期荀国被晋国所灭。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绛州一带本属魏国。但因秦、赵、魏之间的战争,国境线犬牙交错,时有变化。绛州一带曾属赵国。临近的稷山县廉城,相传即赵国大将廉颇屯兵之地。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荀子与孟子合写列传时,称荀子为赵国人。新绛城内龙兴寺发现《荀子故里》石匾额一块。当地至今流传着关于荀子的传说。
山西安泽说
学者研究确认了随着历史的演变到战国末期,唯安泽县先称伊氏后称猗氏,属韩国上党郡管辖。《潞州志》、《山西历史地名录》均有铁定的记载。《史记》云:秦政上党,韩不能救,其守冯亭以上党降赵。因此荀子故里,只可能是弃韩归赵后的位于山西南部的安泽。
荀子名况,相传战国时期出生在绛州。
河北邯郸说
这种意见认为以上的两种意见都不可信。《史记》把荀子称赵人,而没有称赵国人。赵国在战国时期的疆域很大,包括河北、山西大部,还有内蒙、山东的一部分。司马迁是一位十分严谨的史学家,他既然不称荀子为赵国人,只称荀子为赵人,按照约定俗成的解释,赵人只可以解释为邯郸人。因为邯郸是赵国的首都,只有邯郸才可以称赵,其它的地方是不能够称赵。
荀子生地问题《史记》说的很明确,荀卿,赵人也。《史记》记载了很多将相和名人的出生地。有两种记载方法,一种是直接说他是哪国人,这某国之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某国的首都,比如说孟轲,驺人也。驺是驺国的国都,孟子是山东邹县人。等等。另一种是谈到这个国家的某某地。举例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史记》记载荀子说是赵人,赵人就是邯郸人。司马迁写《史记》时,原来意义上的赵国已不复存在,刘邦封自己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其封地就是邯郸。此时山西的安泽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山西的安泽,本来属于韩国,后归赵国。司马迁是严谨的史学家,在《孟轲、荀卿列传》中称荀子为赵人就是说他是邯郸人,他不可能再去考察安泽、中牟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首都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易经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水经注
- 庐山记
- 史评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农家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李虚中命书
- 茶经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幽明录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释家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长生殿
-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