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记载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邹衍的学说曲折夸大而多空洞的论辩;邹奭的文章完备周密但难以实行;淳于髡,若与他相处日久,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所以齐国人称颂他们说: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是邹奭,智多善辩,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是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当时赵国也有个公孙龙,他曾以离坚白之说,同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展开论辩,此外还有剧子的著述;魏国曾有李悝,他提出了鼓励耕作以尽地力的主张;楚国曾有尸子、长卢,齐国东阿还有一位吁子。自孟子到吁子,世上多流传着他们的著作,所以不详叙这些著作的内容了。
墨翟,是宋国的大夫,擅长守卫和防御的战术,竭力提倡节省费用。有人说他与孔子同时,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
《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盐铁论·论儒》谈到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意见未被采纳,孙卿去楚国。在齐襄王在位时,,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在范雎相秦期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县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县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汉代流传的有三百多篇,经过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三十二篇。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县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