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四 法王缘起
吐蕃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教首领主佛教,亦有二。人王以土地养法王,而不知有中国;法王代人王化人民,而遵奉朝廷。其教,王与二法王更相为师弟。大法王将没通“殁”,死亡,即先语二法王以托生之地。二法王如其言往求之,必得所生,即抱奉归养为王,而传之道。其抱归时,虽年甚幼,而前生所遗事,如探环穴中,历历不爽。二法王没,亦先语于王,而往觅与抱归传教,亦如之。其托生之家,各不甚遥绝,若只借为萌芽,而果则不易也。大与二,亦只互为渊源,而位则不更也此即所谓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
吐蕃国有法王、人王。人王主掌军事,最初有四个,今天合并为一个。法王主掌佛教,也有两个。人王用土地来养法王,却不知有中国;法王代替人王教化人民,但尊奉朝廷。他们的教规,大法王与二法王互相更替作为师弟。大法王将死时,就事先对二法王告知托生之地。二法王按照他的话前去寻找,必定找到转生的人,马上抱回来奉养作为大法王并且传授给他教旨。他抱回来的时候,虽然年龄非常幼小,但前生的遗事,如伸手从环形洞穴中取出来一样,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二法王死时,也是事先告知给大法王托生之地,而且前去寻找与抱回来传教,也是如此。他们托生的人家,各自不十分遥远隔绝,好似只借以作为萌生的幼芽,但结果却不变。大法王与二法王,也只是互为渊源,而地位则不变更。
庚戌年公元1610年,二法王曾至丽江,遂至鸡足。
庚戌年,二法王曾到过丽江,进而到了鸡足山。
大宝法王于嘉靖间朝京师,参五台。
大宝法王在嘉靖年间朝见京师,参拜五台山。
丽江北至必烈界,几两月程。又两月,西北至大宝法王。
丽江往北到必烈境内,将近两个月的路程。又走两个月,往西北通到大宝法王住地。
- 推荐作品: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河东记
- 白牡丹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