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文学部·歌赋
古歌谣
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始为歌。葛天氏操牛尾,投足,歌八阕,始分阕。孔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涂山氏(禹妃)歌侯人,始为周南、召南。有氏感飞燕,始为北音。周昭王时,西瞿徙宅西河,始为西音。(今歌曲统谓南北音。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皆西音,并为北歌曲。)
鼓吹
黄帝命岐伯为鼓吹。凯歌,汉为铙歌,本鼓吹。
相和歌
汉始有杂歌、艳歌、倚歌、蹈歌,始为相和歌,本讴谣丝竹相和,执节而歌。
乐府采诗
汉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则有赵代秦楚之讴,始以声为主尚歌。
白纻歌
梁武帝本吴歌《白纻》,始改子夜吴声四时歌。
薤露蒿里
田横从者始为《薤露》、《蒿里》歌。魏缪袭始以挽歌为辞。
郊祀歌
三言四言。谢庄歌五帝,三言九言,依五行数。汉歌篇八句转韵。张华、夏侯湛两三韵转。傅玄改韵颇数。王韶之、颜延之始四句转韵,赊促得中。
铙吹
唐柳子厚作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歌唐战功。
檀来歌
周世宗南征军士作《檀来歌》,声闻数十里。
阳春白雪
《文选》:客有歌于郢中者,始为《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数千人。为《向阳薤露》,和者数百人。为《阳春》、《白雪》,和者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和者不过数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填词柳三变
柳耆卿为屯田员外郎,初名三变,自作词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后有荐于朝者,仁宗曰:“此人风前月下,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纂组成文
司马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
登高作赋
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御,丧纪能诔,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矣。
五经鼓吹
孙绰博学,善属文,绝重张衡、左思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雕虫小技
或问扬子云曰:“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既而曰:“壮夫不为也。”
风送滕王阁
都督阎伯岐修滕王阁,落成设宴,属婿吴子章预作《滕王阁赋》,出以夸客。王勃自马当顺风行七百余里,至南昌与宴。及逊作赋,受笔札而不辞。都督大怒,命吏伺其落句即报。至“落霞秋水”句,都督曰:“此天才也!”命其婿辍笔。
张融海赋
张融为《海赋》,徐凯之曰:“卿此赋实超玄虚,但不道盐耳。”融即援笔增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木华海赋
木华作《海赋》,思路偶涩,或告之曰:“何不于海之上下四旁言之?”华因其言,《海赋》遂成。
八叉手
温庭筠工赋,每人试作赋,八叉手而八韵成。又言庭筠作赋,未尝起草,一吟一韵,场中号温八吟,亦号温八叉。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谷梁传
- 白虎通义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蛮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僧宝传
- 列子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词源
- 诗词
- 魏晋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