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物理部·文房
研墨出沫,用耳膜头垢则散。
蜡梅树皮浸水磨墨,有光彩。
矾水写字令干,以五子煎汤浇之,则成黑字。
肥皂浸水磨墨,可在油纸上写字。
肥皂水调颜色,可画花烛上。
磨黄芩写字在纸上,以水沉去纸,则字画脱在水面上。
画上若粉被黑或硫烟熏黑,以石灰汤蘸笔,洗二三次,则色复旧。
蓖麻子油写纸上,以纸灰撤之,则见字。
一云杏仁尤妙。
冬月以酒磨墨,则不冻。
盐卤写纸上,烘之,则字黑。
冬月以杨花铺砚槽,则水不冰。
花硑中入火烧瓦一片,则不臭。
收笔,东坡用黄连煎汤,调轻粉蘸笔,候干收之。
擦金扇油,用绵子渍鹿血,藏久擦之,甚妙。
补字,以新面巾一个,用石灰少许投入,即化为粘水,贴上,悠久又无迹。
洗字,扇头绫轴上讹字,用陈酱调水笔蘸,照字写上,须臾擦去,无痕。 取错字法,蔓荆子二钱,龙骨一钱,相子霜五分,定粉少许,同为末,点水字上,以末糁之,候干即拂去。
砚不可汤洗。
真龙涎香烧烟入水,假者即散。
夷使到本朝,本朝烧之,使者曰:“此真龙涎香也。”烧烟入水,果如其言。
裱褙打糊,入白矾、黄蜡、椒末和之,褙书画,虫鼠不敢侵。
裱褙书画,午时上壁,则不瓦。
又云日中晒多日,亦不瓦。
一云用萝卜汁少许打糊,则不瓦。
打碑纸,先以胶矾水湿过,方用。
新刻书画板,临印时,用糯米糊和墨,印两三次,即光滑分明。
打碑,挪皂筴水滤去滓,以水磨墨,光彩如漆。
鹿有胶和墨,最佳。
和墨一两,入金箔两片,麝香三十文,则墨熟而紧。
造墨,用秋水最佳。
蓖麻子擦研,滋润。
洗油污书画法,用海漂硝、滑石各二分,龙骨一分半,白垩一钱,共为细末,用纸如污衣法熨之,大凡污多已干者,仍以油渍之。
迹大,不妨。
否则以水浸一宿,绞干,用药亦可。
瓶中生花,用草紧缚其枝,插在瓶中,可以耐久。
试墨点黑漆器中,与漆争光者,绝品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周礼
- 公羊传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诗人玉屑
- 词曲
- 历史故事
- 两汉
- 隋代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