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有人认为今本盖後人合旧本与晋太康年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如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籴匡》和第十一篇《大匡》,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篇至第十篇《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及第三十二篇《武顺》、第三十三篇《武穆》和第六十八篇《武纪》,,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某祀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
第三十至第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後事。如《酆谋》记伐商前的准备,《和寤》记伐商途中事,《克殷》记克殷的经过及善後,《世俘》主要记伐殷战果,《商誓》主要记武王训告商旧臣诸侯之辞,《度邑》记周公规拟伊洛而定天室之事,《作雒》记营建成周之缘起及成周之制。
第五十一篇《月令》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第五十四篇《谥法》言给谥的法则。第五十八篇《官人》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文同而人异。第五十九篇《王会》,记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贡献。第六十篇《史记》,记历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第六十二篇《职方》,即《周礼·夏官·职方氏》文。第六十三篇《芮良夫》,记芮良夫训诫厉王之辞。第六十四篇《太子晋》,记周景王太子晋行事。,第六十七篇《周祝》,则又为韵语,纯系说教。
今存的五十九篇当中,属于或基本属于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度邑》所记之事在周初铜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段》所记,朱右曾以为非亲见者不能,也当有较可靠的根据,此二篇皆为《史记·周本纪》所采用。即使时代较晚各篇,也有研究价值,如《度训》等篇对於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渊源,《程典》等篇对於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类兵家言的几篇对研究先秦兵家,,《王会》对於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均有特殊意义。
- 推荐作品:
- 子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史评
- 荀子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管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夜航船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曲
- 宋代
- 金朝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