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上·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易经》有圣人之道四,即辞变象占。以《易经》来谈论的人则崇尚《易》辞,以动作营为的人则崇尚《易》之变化,以制造器具的人则崇尚《易》象,以筮卦的人则崇尚《易》占。所以君子将有作为,将行动的时候,探问于《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爻当中的吉辞应答,即筮得吉凶之辞,则受易道之指引,如响之应声。无论远近幽深,吾人藉《易》之占筮,终于知解将来事物的变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谁能如此呢?三才五行或阴阳之数参合五位的变化,错综其数字的推演,通达它的变化,终于成就阴阳之数的神妙,而《易》中阴阳卦爻的文辞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极尽数字的变化,遂能肇定天下的物象,非天下最神奇变化的,谁能如此呢?《易经》本身是没有思虑的,是没有作为的,是很安祥寂静不动的,人若能感发兴起而运用之,终能通达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谁能如此呢?。《易经》是圣人极尽幽深,研究神机莫测的一门大学问,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达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机莫测,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见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见其行,而能到达。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 推荐作品:
- 公羊传
- 大学
- 史记
- 清史稿
- 旧五代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说苑
- 潜夫论
- 兵法二十四篇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词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