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下·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乾象是天下最刚健的,表现为刚健之处,是在于恒久而平易,且无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险的事情。坤象最为柔顺,其表现柔顺之处,在于恒久而简静,故可以明察天下烦壅阻隔的原因。易学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悦,能专精地研制所有的思虑,能断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业。所以无论天地阴阳变化,人类言行举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征兆,观察万事万物的现象,就知道各种事类的器宇或材具,尚未显现的事机,也可以占卜而知吉凶。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它一定的法则和位置,圣人仿效之。演成《易经》的理象,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参赞造化的功能。圣人在做事之前,先谋于贤士,同时又卜筮于鬼神,以谋求吉凶的道理,能如是,虽众人也必能参与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诉于人的,爻辞和彖辞,是阴阳变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长的情态而言的。刚柔两爻,互相错杂周流于六位之间,他的时位也因而有当与不当,因此吉凶之征兆,便可以见到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刚柔两爻的变动,是为使事物趋于有利的;吉凶的推迁,是随着情理而定的;处世合情合理,则得吉,反之,违背人情常理,则陷入凶害。所以贪爱和憎恶两种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于是有吉凶的产生。爻位之间,有远有近,互相感应,不得其道,而任意远近相取的话,就会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着产生了。事有真假虚伪,若以实情相感应,则利益源源而来,若以虚伪相感应,则祸害应运而生,今以实情和虚伪相感应,格格不入,利害的冲突便产生了。易理的情况,是使两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协调,必有乖违的灾害而产生凶险的事情,甚至有自外来的伤害,而蒙受了后悔和困吝。将要阴谋叛变的人,说话时神色定有惭愧的颜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说话毫无系统,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树枝一样的杂乱;有修养的吉利的人,言辞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说话;浮躁的人,较为轻浮,故喜欢多说话;陷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说辞便浮游不定;亏待职守的人,他的言辞多屈折而不伸。
- 推荐作品:
- 经
- 仪礼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魏书
- 梁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杂史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法二十四篇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医家
- 农家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魏晋
- 隋代
- 唐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