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下·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易经》这部书,是追原万事万物的始终,以成其根本的一本书,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包括万事万物的要素。一卦分为六爻,虽六爻刚柔相杂不一,但只要观察爻位,处在适当的时位,和象征的事物,便可以决定吉凶了。初爻是很难了解它的涵义的,因初爻为根本,卦的形体,尚未形成。而上爻为卦末,全卦形体已经具备了,涵义自然毕露,容易领会了。圣人在拟测而系初爻的文辞时较为困难。等到初爻的文辞已定,则顺此立二三四五及上爻的文辞,顺爻位的次序,由下而上,全卦六爻的文辞就逐渐形成,到了上爻,不过是卦义的终结而已。至于阴阳杂陈,揆述阴阳的德性,辨别是非,不是初爻和上爻二者所能概括的,必须加上二、三、四、五中爻,互相审度观察,它的涵义才能完备而无遗。啊!探存亡吉凶的大要,只要从六爻中推求,虽平居在家,也可得知道了。聪明贤达的人看看彖辞,则卦义多半可知了。六爻中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属于阴柔的性质,二与四互成一卦,可知道存亡吉凶的道理,它们的功用相同的,而位置不同,因此他们时位的善恶也有不同。二居下卦中远应九五之尊,不为君王所疑,做事易奏效,故得到赞赏较多。四居上卦之下,接近五的君位,虽旦夕侍在君侧,但言行必须谨慎,动辄得咎,惶恐不安,故常处在危机之中。柔顺的人,自立不易,需亲附于他人,所以不利于远者,只要能够求没有咎害便可以了。用柔之道,要使柔顺居中,不失中庸之道,方能有利。像六二以阴居阴位,处内卦之中,多能获得吉利。六爻中的第三爻与第五爻,同属阳刚的部位,三与五互成一卦,它们的功用是相同的,而位置是不同的。三居下卦之极,在臣下之位,故多凶害。五居上卦之中,位君上之位,象征高明中正,众星拱照,故多功。这是爻位等次有尊卑贵贱之差异的关系。岂是属于柔爻的,必定是危殆吗?属于阳刚的,一定优胜吗?这要看各爻的尊卑贵贱及时位呀。并不一定阳刚就吉,阴柔就凶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仪礼
- 孝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晋书
- 清史稿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小窗幽记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魏晋
- 唐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