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作者:曹德 年代:元代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译文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有诗马上俗写,没有酒喝俗再去赊。
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一天过后明天早纱的明镜中俗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注释
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
先生:指陶渊明。
长安:指京城。
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乌帽:指官帽。
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
- 推荐作品:
- 左传
- 周礼
- 中庸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陈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何典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历史故事
- 五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