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吹箫人去
作者:刘辰翁 年代:元代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262年(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
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临安府教授。
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
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
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遗著由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
《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
《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薛刚反唐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随园诗话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五代
- 宋代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