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但是,作为研究元代历史的史料来看,《元史》比其他某些正史的史料价值更高。它仍是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元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文献。
元明清三朝所修都有很多的问题元修宋史资料太少,清修明史雕琢太深,而明修《元史》由于编修时间仓促多采用墓志、神道碑、家传、行述等现成史料堆砌,而且出于众手连裁剪雕琢的时间都没有给史官准备,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堆砌混乱之处。所指出的问题主要是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立即着手组织《元史》的编纂,征集史臣和色目人编次成书,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的意图是以此来说明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兴起都出于天命,而他自己则是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因为明修元史多照抄史料,所以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使它具有比其
元史稿100卷 岛田翰曾见手稿残本28巨册,缺首卷至25见访馀录。元史本证50卷嘉庆7年家刊本绍兴先正遗书本二十四史订补第14册第293-555页咸丰刻本元史考订4卷宣统3年自刊本 二十四史订补第14册第555-587页清刻本元史弼违二十四
《元史》的版本很多,最早的是洪武刻本,洪武三年秋七月《元史》修成,十月便已镂版讫功。嘉靖初年,南京国子监编刊二十一史,其中《元史》用的是洪武旧版,损坏的版面加以补刊,一般版心有嘉靖八、九、十年补刊字样,是为南监本。万历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北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洪武二年二月丙寅,在南京的天界寺正式开局编写,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元史》中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所以对他们的记述就比较详细。这体现了《元史》编纂中的实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