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越绝书》是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又名《越绝记》,全书一共十五卷。该书杂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实,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
关于书名由来越绝,首篇《外传本事》说:越者,国之氏也。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贤者,所述不可断绝,故不为记明矣。清代的俞樾对此作了解释,这是说《春秋》绝笔于获麟之绝,其意在记吴、越之事以续补《春秋》,而重点更在于越,故曰,越绝。
此书原为三十五篇,所谓旧有内记八,外传十七;北宋初亡佚了五篇,现今只剩十九篇。其中首尾两篇属于序跋性质,中间十七篇有内经、内传和外传,显得比较杂乱。但《外传本事》解释说:经者论其事,传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托意说之者。这一方面说明其材料来源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说明了,作者著书的意图,每篇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所谓观乎太伯,能知圣贤之分,观乎九术,能知取人之真,转祸之福等等。
《越绝书》保存有吴、越地区东汉以前的许多史料,特别注重伍子胥、子贡、范蠡、文种、计然等人的外交军事活动;有的为《史记》所采用,如勾践行计倪、范蠡之术,其道在富米贵谷。这些史料可以和《左传》、《国语》及《史记》互相印证,补充其不足。
还有《外传记宝剑》一篇,记述欧冶子、干将二人为越王铸了五口宝剑,又为楚王铸了三口宝剑,都锋利无比。后来考古发掘证明《越绝书》上所记炼剑之事是真实的。还有篇中所谓以石为兵、以玉为兵、以铜为兵、以铁为兵的记载,大体上反映了今天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新石器、铜器和铁器时代。
在《越绝书》的成书年代、作者、卷数、书名、篇名等问题上,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如关于成书年代,有春秋说、战国说、战国―西汉―东汉说、战国―东汉说、东汉初年说、东汉末年说、东汉初年―东汉末年说、西晋说;关于作者,有子贡撰说、子胥撰说、袁康撰说、袁康、吴平合撰说、袁康撰吴平修订说、袁康、吴平辑录说;关于卷数,有十五卷说、十六卷说;关于书名,有《越绝书》原称《越绝》说、《越绝书》原称《越绝记》说、,《越绝记》非《越绝书》说;关于篇名,有吴太伯与兵法篇亡佚说、今本吴地传即古本吴太伯篇说、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即古本兵法篇说、今本陈成恒非古本陈恒篇说,等等。
《越绝书》,被东汉著名学者王充誉为当时五大名著之一。书名曰绝,旧有断灭等说,今人考证,当为上古汉语记录的译音,是越国史记的专名。《越绝书》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详细记载吴越交战、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逐鹿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教等,被有些学者称为复仇之书。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季节变化、农田水利、土地利用、粮食丰歉等内容,因此被不少学者视为一本发展生产、经世致用之书。书中《吴地传》与《地传》两篇,,详细记述了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物产等,因此被有些学者尊为中国地方志之鼻祖。《越绝书》不仅是浙江最早的地方志,也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地方志。此书还保存了先秦时期许多珍贵的思想史资料。历代的抄本、刻本有翻元本、张佳胤本、陈垲刊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等版本本。研究成果有清人的二种,一为俞樾越绝书札记曲园杂纂,一为钱培名所作,刻入小万卷楼丛书。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唐才子传
- 徐霞客游记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说苑
- 盐铁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难经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世说新语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薛刚反唐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阴符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桃花扇
- 魏晋
- 南北朝
- 唐代
- 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