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纪汝佶六则一
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沈沦不返,以讫于亡故。其遗诗遗文,仅付孙树庭等,存乃父手泽,余未一为编次也。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磜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又惜其一归彼法,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也。
花隐老人居平陵城之东,鹊华桥之西,不知何许人,亦不自道真姓字,所居有亭台水石,而莳花尤多,居常不与人交 接,然有看花人来,则无弗纳。曳杖伛偻前导,手无停指,口无停语,惟恐人之不及知,不及见也。园无隙地,殊香异色,纷纷拂拂,一往无际,而兰与菊与竹,尤擅天下之奇。兰有红有素,菊有墨有绿,又有丹竹纯赤,玉竹纯白,其他若方若斑,若紫若百节,虽非目所习 见,尚为耳所习 闻也。异哉物之聚于所好,固如是哉。
士人某,寓岱庙之环咏亭,时已深冬,北风甚劲,拥炉夜坐,冷不可支。乃息烛就寝,既觉,见承尘纸破处有光,异之,披衣潜起,就破处审视,见一美妇,长不满二尺,紫衣青衿,著红履,纤瘦如指,髻作时世妆。方艺火炊饭,灶旁一短足几,几上锡檠荧然。因念此必狐也,正凝视间,忽然一嚏,妇惊,触几灯覆,遂无所见。晓起,破承尘视之,黄泥小灶,光洁异常,铁釜大如碗,饭犹未熟也,小锡檠倒置几下,油痕狼籍,惟蒸火处纸不燃,殊可怪耳。
徂徕山有巨蟒二,形不类蟒,顶有角如牛,赤黑色,望之有光,其身长约三四丈,蜿蜒深涧中,涧广可一亩,长可半里,两山夹之中,一隙仅三尺许,游人登其巅,对隙俯窥,则蟒可见。相传数百年前颇为人害,有异僧禁制,遂不得出。夫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似此亦无足怪,独怪其蜷伏数百年,而能不饥渴也。
泰安韩生名鸣歧,旧家子,业医,尝夤夜骑马赴人家,忽见数武之外,有巨人长十余丈。生胆素豪,摇磝径过,相去咫尺,即挥鞭击之,顿缩至三四尺,短发蓬瞏,状极丑怪,唇吻翕辟,格格有声。生下马执鞭逐之,其行缓止,蹒跚地上,意颇窘,既而身缩至一尺,而首大如瓮,似不胜载,殆欲颠仆。生且行且逐,至病者 家,乃不见。不知何怪也。汶陽范灼亭说。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礼记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陈书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弟子规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百家姓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中说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南北朝
- 五代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