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
毫无疑问,现代的道教史研究常常受到古代道教文献的制约,古代文献提供了重新书写历史的中心和边界,毕竟没有文献依据,研究者无法随意编造道教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道教文献又常常是怀有某种偏向和爱好的著作者所撰写的,他们有意地凸显和隐没,对某些历史的浓墨书写和对某些历史的故意冷淡,常常使得后来的道教史著作也只好随着文献留存的多寡和比重,来组织道教史的主要线索,于是层层积累下来的偏向仿佛物理学上的磁偏一样,,使道教史著作总是聚焦于一些历史而模糊另一些历史,不像没有焦点的鸟瞰那样能够得到全景图像。
应当说,上清一系在当时确实成为引人瞩目的道教中心之一,唐代初期以来,以茅山上清一系为中心的道教徒,渐渐在上层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到8世纪中叶,尽管事实上也有各家道教人物活跃在长安和洛阳,但是,在上层士人中间最有影响的,还是从司马承祯到李含光的茅山上清派一系。直到大历年间颜真卿为李含光撰碑铭、贞元年间李渤《真系》为这一派追溯历史时,也都是把这一系说成是道教的正脉,仿佛佛教的传灯一样,,把道教的正宗上溯到陆修静、陶弘景,而列数到隋唐的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尽管这种光荣的系谱,从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事后的构拟和想像。
而《真系》又被阅读道教文献的人通常入手阅读的《云笈七签》收录,而号称小道藏的《云笈七签》在关于道教历史方面的那一部分中又仅以《真系》为主,所以,后世关于开元、天宝年间的道教史的回忆,就常常是以上清派的历史为聚焦点的,似乎其他道教流派和人物的活动可以模糊成为背景。不过,如果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时代去看道教,可以发现,盛唐时代的道教并不只是上清一系的天下,上清一系远远没有到笼罩一切道门的地步。毕竟历史文献没有全部湮灭,,不同内容的历史文献、不同视角的历史纪录、不同层次的历史书写,多多少少可以给我们重新建构那个时代的道教面貌提供一些机会,像并非有意识的历史记载的小说,和未经改写的碑刻资料,就在不经意中留下了开元时代的道教风景,其中在开元、天宝年间最引人瞩目,而且不属于上清系的道士相当多。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后汉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洛阳伽蓝记
- 岭外代答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天玉经
- 随园食单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北游记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先秦
- 魏晋
- 五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