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秦四·三国攻秦入函谷
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对曰:“割河东,大费也;免于国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问焉?”
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侵入函谷关。秦昭王对相国楼缓说:“三国的兵力很强大,我想割让河东以求和解。”楼缓回答说s“割让河东损失太大;再说避免祸患又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这是父兄交给的责任。大王为什么不召见公子他来商量一下呢?”
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此又不讲之悔也。”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寡人决讲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于是秦王召见公子他询问此事,公子他回答说:“割地讲和要后悔,不割地讲和也要后悔。”秦王说:“这是为什么呢?”公子他回答说:“大王割让河东讲和,齐、韩、魏三国虽然收兵离去,但大王必定要说:‘可惜我的土地了!三国即将退兵的时候,我们偏偏拿出三座城池送给他们。’这是讲和后的悔恨。如果大王不割地讲和,三国的军队攻破函谷关。咸阳必定危险了,大王又会说:‘真后悔,我们因为爱惜三座城池而不去讲和。这是不讲和后的悔恨。”秦王说:“既然讲和与不讲和都同样是悔恨,我宁可因为失去三城而悔恨,也不愿意让咸阳遭到危险而悔恨。我决定割地讲和了。”终于让公子他用三座城和齐、韩、魏三国讲和,这样三国的军队才退去。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旧唐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蛮书
- 通典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术数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随园食单
- 格言联璧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独异志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隋代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