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楚一·张仪相秦
张仪相秦,谓昭睢曰:“楚无鄢、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曰:“无昭睢、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睢、陈轸,请复鄢、郢、汉中。”昭睢归报楚王,楚王说之。
张仪做秦国相国的时候,曾对昭雎说:“如果楚国失掉鄢地、郢都、汉中,还能保住什么地方呢?”昭雎说:“没有。”张仪说:“如果没有昭过、陈轸,还有什么人能够任用呢?”昭雎说:“没有什么人可以任用。”张仪说:“请您替我告诉楚王,驱逐昭过、陈轸,我们就把鄢地、郢都、汉中归还给楚国。”昭瞧回去报告楚王,楚王听后很高兴。
有人谓昭睢曰:“甚矣,楚王不察于争名者也。韩求相工陈籍而周不听;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何以也?周是列县畜我也。今楚,万乘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仪重于韩、魏之王也。且仪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贵富者魏也。欲为攻于魏,必南伐楚。故攻有道,外绝其交,内逐其谋臣。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逐之,则楚无谋臣矣。今君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今君何不见臣于王,请为王使齐交不绝。齐交不绝,仪闻之,其效鄢、郢、汉中必缓矣。是昭睢之言不信也,王必簿之。”
有人对昭过说:“真是太过分,楚王对争名夺利的人竟然毫无察觉。从前,韩国要求工陈籍做相国而周朝不答应;魏国要求綦母恢做相国周朝也不答应,这是什么原因?周王说,这是把对我们的待遇降低到和他们的县一样了。如今楚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大王,是天下的贤明君主。现在张仪说驱逐您和陈轸,而大王听信她的话,这是楚国使自己的行为不如周朝,然而张仪却比韩国、魏国的君王更高贵了。况且张仪的所作所为,是想要在秦国建立功名,又想在魏国取得富贵。如果他想要帮助魏国攻打其它国家,一定向南进攻楚国。所以进攻其它国家的规律,必然对外断绝这个国家的邦交,对内驱逐这个国家的谋臣。陈轸,是中原人,对三晋的事情很熟悉,所以张仪要驱逐他,这样楚国就没有谋臣了。如今您能管理指挥楚国的民众,所以张仪也要驱逐您,这样楚国的民众就没人管理指挥了。这就是所说的从内部进攻的办法,然面大王却不懂得认真考察。现在您为什么不让我去见君王,请让我为大王出使齐国,使齐楚之交不断绝。齐国不断绝和楚国的邦交,张仪听到此事,他们献出鄢地、郢都、汉中的计划一定推迟进行。这样就使昭睢的话不可相信了,楚王一定会疏远他。”
- 推荐作品:
- 集
- 中庸
- 大学
- 史记
- 明史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明季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平宋录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尉缭子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谱录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荡寇志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昭明文选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隋代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