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燕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疋,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苏秦打算推行合纵策略,到北方去游说燕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土地方圆两千多里,士兵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能食用十年。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粟的有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从事田间耕作,只靠枣和粟也够吃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事,没有军队破败、将军被杀的忧伤,这种情况没有哪个国家比燕国更好的。大王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 推荐作品: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宋史
- 逸周书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别史
- 平宋录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国语
- 三十六计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尹文子
- 别集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