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长刺节论
歧伯曰:“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旁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刺俞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病在少腹有积,刺皮牦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阴刺谓卒刺。髎一作髀,四椎恐为五椎,谓心俞应少腹。炅,热也。气狂乱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三国志
- 新唐书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孙子兵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词
- 五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