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刺疟论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
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一云金门,一云委中,针三分,若灸,可五壮。太冲针三分,灸可三壮。冲阳针三分,灸可三壮。公孙针四分,灸可三壮。大钟针二分,太溪针三分,各灸三壮。侠溪针三分,灸可三壮。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神门针三分,灸可三壮。中封针四分,灸可三壮。商丘针三分,灸可三壮。列缺针三分,灸五壮;合谷针三分,灸三壮。足太阳金门,足少阴太溪。厉兑针一分,灸一壮;解溪针五分,灸二壮;三里针一寸,灸三壮;太阴横脉,在内踝前,斜过大脉宜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孔,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谓阳明脉。亦开孔出血。五胠俞谓譩嘻。复溜针三分,灸可五壮;井谓至阴,针一分,灸可三壮。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侠脊者谓大杼,针三分,灸五壮;风门热府,针五分,灸可五壮。针三分,灸三壮。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头谓上星、百会,额谓悬颅,眉间谓攒竹等穴是也。风池、风府、大杼、神道。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胻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无量寿经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