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走太阳,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实则支膈,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手厥阴之络,名曰内关。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别走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补之。
手阳明之别络,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手少阳之别络,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别走手厥阴。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
足太阳之别络,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足少阳之别络,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泻之;虚则痿躄,坐不能起,补之。
足阳明之别络,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足太阴之别络,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足少阴之别络,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足厥阴之别络,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睪肿,卒疝,实则挺长,泻之;虚则暴痒,补之。
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泻之;虚则痒搔,补之。
督脉之别络,名曰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泻之;虚则头重高摇,补之。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泻之;虚则百节尽皆纵,补之。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随园食单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抱朴子
- 太玄经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两汉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