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与命门输泻而出,故号此府为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瘈脉青,颅息角孙丝竹张,和髎耳门听有常(左右四十六穴)。
此一经起于关冲,终于耳门,取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雜;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受手厥阴之交,中清之府,引道阴阳,开通闭塞,用药动似盘珠,毋使刻舟求剑,聊著述于前篇,俟同志之再辨。
手少阳三焦经考正穴法
关冲:
手小指次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三焦脉所出为井金。《铜人》针一分,留三呼,灸一壮。《素注》灸三壮。
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
液门:
手小次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手少阳三焦脉所溜为荥水。《素注铜人》针二分,留二呼,灸三壮。
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疟寒热,目赤涩,头痛,暴得耳聋,齿龈痛。
中渚:
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在液门下一寸,手少阳三焦脉所注为俞木。三焦虚补之。《素注》针二分,留三呼。《铜人》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灸二壮。
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
阳池(一名别阳):
手表腕上陷中,从指本节直摸下至腕中心。手少阳三焦脉所过为原。三焦虚、实皆拔之。《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指微赋》云:『针透抵大陵穴,不可破皮,不可摇手,恐伤针转曲。』
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
外关:
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手少阳络,别走手心主。《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二壮。《明堂》灸三壮。
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又治手臂不得屈伸。
支沟(一名飞虎):
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陷中。手少阳脉所行为经火。《铜人》针二分,灸二七壮。《明堂》灸五壮。《素注》针二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心闷不已,卒心痛,鬼击,伤寒结胸,瘑疮疥癣,妇人妊脉不通,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会宗:
腕后三寸,空中一寸。《铜人》灸七壮。《明堂》灸五壮,禁针。
主五痫,肌肤痛,耳聋。
三阳络(一名过门):
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铜人》灸七壮。《明堂》灸五壮,禁针。
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四渎: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铜人》灸三壮,针六分,留七呼。
主暴气耳聋,下齿龋痛。
天井:
肘外大骨后,肘上一寸,辅骨上两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甄权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手少阳三焦脉所入为合土。三焦实泻之。《素注》针一寸,留七呼。《铜人》灸三壮,《明堂》灸五壮,针二分。
主心胸痛,咳嗽上气,短气不得语,唾脓,不嗜食,寒热凄凄不得卧,惊悸,瘛瘲,癫疾,五痫,风痹,耳聋嗌肿,喉痹汗出,目锐眦痛,颊肿痛,耳后臑臂肘痛,捉物不得,嗜卧,扑伤腰髋疼,振寒颈项痛,大风默默不知所痛,悲伤不乐,脚气上攻。
清冷渊:
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铜人》针二分,灸三壮。
主肩痹痛,臂臑不能举,不能带衣。
消泺:
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明堂》针六分。《素注》针五分。
主风痹,颈项急,肿痛寒热,头痛,癫疾。
臑会(一名交):
肩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手少阳、阳维之会。《素注》针五分,灸五壮。《铜人》针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七壮。
主臂痛酸无力,痛不能举,寒热,肩肿引胛中痛,项瘿气瘤。
肩髎:
肩端腨上陷中,斜举臂取之。《铜人》针七分,灸三壮。《明堂》灸五壮。
主臂痛,肩重不能举。
天髎:
肩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须缺盆陷处,上有空,起肉上是穴。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铜人》针八分,灸三壮。当缺盆陷上突起肉上针之,若误针陷处,伤人五脏气,令人卒死。
主胸中烦闷,肩臂酸疼,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颈项急,寒热。
天牖:
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铜人》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肿眼合。先取譩嘻,后取天容、天池,即瘥;若不针譩嘻,即难疗。《明堂》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不宜补。《素注》、《下经》灸三壮。《资生》云:『宜灸一壮、三壮。』
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翳风:
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针经》先以铜钱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寻取穴中。手足少阳之会。《素注》针三分。《铜人》针七分,灸七壮。《明堂》灸三壮。针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
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
瘈脉(一名资脉):
耳本后鸡足青络脉。《铜人》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多出。针一分,灸三壮。
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瘛瘲,呕吐,泄利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
颅息:
耳后间青络脉中。《铜人》灸七壮,禁针。《明堂》灸三壮,针一分,不得多出血,多出血杀人。
主耳鸣痛,喘息,小儿呕吐涎沫,瘛瘲发痫,胸胁相引,身热头痛,不得卧,耳肿及脓汁。
角孙:
耳廓中间,开口有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铜人》灸三壮。《明堂》针八分。
主目生翳肤,齿龈肿,唇吻强,齿牙不能嚼物,龋齿,头项强。
丝竹空(一名目髎):
眉后陷中,手足少阳脉气所发。《素注》针三分,留六呼。《铜人》禁灸,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针三分,留三呼,宜泻不易补。
主目眩头痛,视物佴佴不明,恶风寒,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吐涎沫,发即无时,偏正头痛。
和髎:
耳前锐发下横动脉中是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铜人》针七分,灸三壮。
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瘲,口噼。
耳门:
耳前起肉,当耳缺者陷中。《铜人》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下经》禁灸,病宜灸者,不过三壮。
主耳鸣如蝉声,聤耳脓汁出,耳生疮,重听无所闻,齿龋,唇吻强。
- 推荐作品:
- 集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新唐书
- 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两汉
- 金朝
- 元代